藏区3.14事件社会、经济成因调查 : 나름 뛰어난 티벳관련 보고서. (번역해볼까나..흠...)

 【目录】

前言    1

一、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藏区经济、社会变迁    3
1、中央主导的快速现代化进程    4
2、特定路径下加速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社会性后果    7

二、70、80年代出生的藏族年轻人的生存困境    12
1、基础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12
2、职业教育的和社会机会缺乏    13
3、生活在更开放的现代化进程相对剥夺感的加强催化了民族意识    14
4、对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迷失和遗忘    15

三、藏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1、藏区治理结构的演变    16
2、藏区区域自治下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    19

四、政府对3.14事件后续处理中的失误    21

五、现阶段复杂的藏族宗教文化问题    22

六、结论与建议    24

附录:    26
(一)安多与卫藏地区历史文化背景回顾    26
(二)国家对藏区民族政策、法规变迁梳理    30
(三)调研访谈资料汇编    30
(四)调研对象联系表    30

前言
2008年3月至4月间,我国拉萨、甘南以及阿坝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群体性暴力事件。事件发生地遍及卫藏和安多两个藏区。上千名当地青年与僧侣参加了对机关、店铺、其它公共设施的打砸损毁,甚至暴力攻击无辜百姓。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藏区青年,包括僧侣成为了暴力事件的主角?是如宣传所称的政治宗教层面的强烈诉求,还是社会生活不满情绪的集中释放?对于此次事件,中西方媒体围绕着“藏独”、“ 人权”、“文化灭绝”等意识形态话语进行了各自的解读,彼此激烈争论。
314事件固然有外部成因,比如部分流亡海外的藏人政治、宗教方面的诉求,达赖喇嘛在海外的影响力等等,但是一场巨大的社会矛盾不可能单单依靠外部因素就能形成,必然有其内部成因,而新闻报道却较少对此次暴力事件爆发的社会土壤进行详细考察。受民族感情的影响,有些报道甚至引发了更广泛的民族间的不信任和互相攻讦。对藏族民众生活状况实地调研的缺失,既不利于在理论层面理清藏族地区社会矛盾的本质,也不利于在现实层面解决问题。藏区的教育、就业现状怎样?普通人的生活、思想状态如何?尝试探析这一“突发”事件背后的社会土壤,通过在当地的调研和访谈相对客观地了解变化中的藏区,加深民族理解和包容,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这是公盟此项调研的强大驱策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权力、财富分配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社会剧烈变迁、对外开放加速的形势下,我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全新的发展需要和路径选择,族群关系也呈现新老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调研的初衷和核心目标是“理解”,主题是“藏区问题的社会根源与近年来藏区社会生活变迁”。时代在变,每个族群的生活也在变化。 选择“变迁”这一视角,既能涵盖那些经历过“农奴——土改——改革开放”的老人,更希望关注那些生于70年代之后,成长在藏区,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冲击的藏族青年。作为藏区的未来,这些青年的生活环境和视野已然远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有了新的衡量现实的参照系。不再是之前的农奴社会,而是自己身处其中、耳濡目染的现代生活;不再是一个被自然环境保护的自成体系的藏区,而是或主动或被动与整个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的地域。在激烈演进的社会改革过程中,藏区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与挑战,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似乎更加严峻和迫切。
本次调研选择了安多藏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以及卫藏地区拉萨市和乃东县为调研地。安多藏区甘南自治州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源生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安多藏区一直处在藏汉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该地区正是研究藏民族社会变化的经典模型。卫藏地区的拉萨、山南,是藏文化的祖地和古老的政治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卫藏和安多都在经历一个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外来的因素不断在冲击和改变其面貌。之所以选取这两个区域,也是因为这两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结构特征。它们之间的对比和共生,凸显了藏区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在搜集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小组走访了以上地区的学者专家、僧侣、农民、牧民、艺术家、商人、移民,希望通过亲身接触当地的声音更客观清楚地勾勒出藏区百姓的生存状况。
鉴于过去的经验、有限的调研时间,结构式访谈和问卷并不适应当地文化程度偏低、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实际调研情况。无结构式访谈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的社会材料,也能灵活地适应被访者的情况。所以,小组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相结合的社会研究方法,将对社会状况的普遍性考察和个案分析相结合。最终实现方法为深度访谈和小型座谈两种。
我们认为,全球化下的民族问题是民族国家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本着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各民族间关系的维护和调试应该得到更大的关注。长期以来,“西藏问题”是最热点、最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之一。近年来藏区矛盾冲突的恶化,一方面源于长期以来意识形态考量所造成的理论盲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变迁下凸显出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关注不够。
当前状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藏区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矛盾和问题,首要要加强对该地区民众思想、经济、生活状况的切实调查。了解才是协商、团结、发展的前提。要真正推动藏区的健康发展,当前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需要转变思路、调整思想,从一贯关注构建民族国家的宏观视角转向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保障、公民意识培养和社会长期发展等实际问题。
我们呼吁,更多地站在藏族的立场上,而非汉族和政治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寻求尊重藏族社会特点和意志的现代化之路,建设有着藏族特色的和谐社会。实际上,面对传统矛盾和现代化发展的冲击,汉族和藏族都在面临相似的问题,更需要惺惺相惜,需要彼此的借鉴和鼓励。我们希望,透过我们的报告,中央政府以及藏区以外的中国人民能够加深对藏区社会变迁的理解,希望能够在互信的基础上建立真正健康和谐的藏区。


一、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藏区经济、社会变迁
调研一直关注3•14事件背后的社会结构的真实状况。虽然在当地的调研仅有一个月,但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到了这次事件之中所寓含的群体性不满或愤怒有其复杂的社会性根源。事件体现出来的各种矛盾既有历史的根源,有无法回避的宗教感情和族群认同的原因,也有深刻的现实利益冲突问题。我们的调研只能截取问题的一个纬度——藏区正在经历的快速现代化进程来尝试进入议题,引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讨论。当然,藏区的快速现代化进程并不是此次3•14事件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索,甚至不一定是藏区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但我们期望,它能为更深入了解藏区社会的变化提供一个背景,为理解如今的藏区民众心理和行为提供一个入口。
短短的几十年间,藏人生活的世界正从传统走向现代,其背景是大一统的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快速市场化路径下的现代中国的兴起。从一个相对封闭和传统的宗教社会、部族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开放社会,从简单的农牧生活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的现代经济,从在血液中根深蒂固的信仰生活到如今现代性价值体系对宗教感情的冲击。在民族国家以及其他现代性的合法性话语体系之下,藏族面临国民身份、族群身份与宗教身份等多重的分裂和错位。任何一个民族或群体面对如此急速却又被动的转变都无可避免地感到不适,充满矛盾。而客观来说,这个急速现代化的过程和它的路径并不是藏族主动选择的结果,有太多强大外力的作用。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藏区历史遗留的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我们不只一次体会到,今天的藏区所面临着的种种分裂、痛苦和困惑。
经过3•14,从汉族和政府的角度出发,对藏族有很多不解甚至指责,认为国家给了藏区藏族这么多的扶持和帮助,为什么还要“闹事”。但对藏族人而言,现代化的生活和种种“发展”标准并不是幸福的全部标准。汉族的帮助和带来的“发展”常常同时伴随的是强力的改变、冲突和藏人本身意愿的不被尊重。“藏人的幸福更多的是宗教信仰上的这种自由,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能够施舍给别人获得的这种幸福。(龙布访谈)“随着改革开放,带给藏族人民一种新的价值•••强迫藏民接受‘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强迫他们接受‘消费才是硬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在价值上把一个原本有信仰的民族给改造了,同时也已现代化的方式改造了西藏,改造了那里人民的生活。”(李小山访谈)从现实利益层面出发,现在急速的现代化进程并没有给一般藏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发展的好处,反而面临着一个日益边缘化的境地。
解读3•14事件有一个重要的角度,那就是区域社会和群体对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几十年来的各种变化的一种应激反应。似乎无法理解的表象下,隐含着合理的利益诉求和情感宣泄,这恰是需要我们理解和反思的。

1、中央主导的快速现代化进程
学者Andrew Martin Fischer 在“State Growth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Tibet :Challenges of Recent Economic growth”一书中曾提出,新中国成立之后,藏区经历了一场全新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是在新中国的主导下进行的。这场现代化进程一方面使得藏区从传统走向了现代,极大地改善了藏区的基本面貌,提高了藏族人的生活水平。但这场现代化进程——“发展”逻辑、发展的路径和速度——对藏区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藏人在藏区被日益社会边缘化。梅•戈尔斯坦在《雪狮和龙:中国、西藏和达赖喇嘛》一书中曾提出他对1989年事件的理解。他认为,不仅是历史的原因,需要看到激进而快速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计划所造成了新的矛盾和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藏区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市场化进程)和“发展”的政策思维并没有真正帮助藏区顺利实现现代化的过渡,反而在很多层面上造成了对藏族(从经济社会、文化、种族属性和认同上)的结构性边缘化,激化了一系列矛盾。这也是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之前,虽然藏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比现在更落后,但反而比现在相对稳定祥和。这既源自藏区—藏族的传统性与现代化进程之间必然发生的剧烈冲突;也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藏族自身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主导和掌控自己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速度。首先简单总结和分析一下中央推动的藏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阶段。

旨在建立一个新西藏的现代化进程是20世纪以来决定藏区—藏族命运的核心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在藏区推动全面的改革,脱离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建立新的社会基础。这场现代化运动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旨在推动新的合法性的建立;同时也深深触动了藏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触及了藏区的宗教、文化等深层次核心。就中央的藏区政策,可以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藏区现代化进程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阶段的藏区变革;第二阶段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加速现代化的进程。
(1)第一阶段:全面改变原有藏区政治结构和经济形态,建立制度基础。
1949年中国新政权建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治一体化”,重新梳理中央—地方的权力关系,重建地方权力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模仿苏联的体制,以“民族”划分和辨认为基础,建立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体制。通过“逐步”建立各级民族区域政权,废除宗教领袖与部落头人的特权,进而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和部落制度,重建中央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有效统治。由于历史上中央—地方权力关系的特殊性、政教关系的特殊性以及汉藏融合的差异,卫藏地区从政教合一的权力体制向中央领导的地方民族区域自治的结构性更替呈现出比安多地区更复杂和更被动的情况。但无论对于安多还是卫藏地区,制度上的转变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
在经济基础上,自五十年代末开始,中央先后在安多和卫藏区域推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寺院经济和部落—土司等基础经济制度和结构,废除农奴等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将土地牲畜等基本生产资料分配给农牧民。通过基础生产资料制度的变革,农牧民获得了生产资料,藏族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当时藏区的核心产业依旧是农牧业以及初级手工业。这一经济基础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在藏区成功地建立起了新的合法性和认同感。(调研组在对农牧民的走访中,发现在很多家庭摆放或者供奉毛泽东的图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藏区开始获得中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改变使得藏区整个与汉族地区在制度层面达到了一致。同时,整个藏区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进程
以1976年文革结束为标志,中央的藏区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文革后中央全面恢复和重视藏区工作的时期。八十年代初,虽然有了制度上的“统一”,但藏区的整体社会经济状况和藏族民众的生活水平仍大大落后于汉族地区。并且,在反省文革时期藏区政策后,中央希望通过关注藏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重新恢复自己在藏区人民中的威信。新政策的核心是,在中央更大力度的扶持之下加速发展藏区经济,以发展促稳定,为稳定推进发展。通过进一步加速现代化进程,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希望进一步改变藏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认同结构,建立和强化在藏区长期稳定的合法性和认同。这可以在近二十年来西藏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上得到充分反映。新阶段的政策一方面继承了中央从1959年开始的,却为文革所中断的藏区改革进程,另一方面更明确地推进了中央主导的藏区全面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1984年3月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纪要》中提出:要按照不断发展的新情况,修订具体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地把经济搞上去,使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中央投资40多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建立藏区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的现代经济提供大力支持。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西藏工作会议纪要》强调指出:西藏工作要紧紧抓住两件大事,即政治局势的稳定和发展经济。2001年6月25日至27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将干部对口援藏工作延长至20年,同时使西藏所有的县市区都得以全面覆盖。
对于藏区的农牧区,主要的政策变化发生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藏区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区,推行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在牧区,推行了“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进一步鼓励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国家通过财政倾斜,加快公路、铁路等一系列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藏区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带动旅游业和各种资源开发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意识地在藏区扶持一些工业项目和产业的发展,鼓励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允许非藏族进入藏区(主要是西藏地区)进行自主经营。
在社会福利方面,对藏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拉萨等主要城市)给予高额资金,提供免费教育、各项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建设等;对农牧区等贫困地区给予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和补助。在基础权力结构方面,重新关注输入接受良好教育的非藏族人员入藏,进一步稳固地方权力结构。在文化教育方面,通过在藏区的基础教育以及在内地创办西藏学校、西藏班等,培养新的藏族精英。
新的政策取向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方面重视现代化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另一层面,反省在文革时期的错误,重视和尊重藏区的“藏族”特点,扶持藏族地方官员,关注藏区文化、教育事业,继承和恢复藏族文化和宗教生活,鼓励使用藏语等。这集中体现为两个重要的趋势,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宗教生活的复兴。
第一阶段新的制度结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藏区—内地、藏区—中央的关系。制度的磨平和直接的统治使得藏族和整个中国的发展直接捆绑在了一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整个中国开始摸索着进入快速、全面市场化的发展阶段,藏区的发展被有意识地整合到了整个中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中。藏区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加速市场化、现代化成为解决藏区问题的一个核心思路。
文革后中央的藏区政策经历过一个恢复和宽松的过程。这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尊重和扶持“藏区-藏族”特点的政策面上。但这种宽松并没有突破统治合法性和稳定的基本诉求。对藏区宗教生活的矛盾态度,八十年代末拉萨发生的一系列不稳定以及和达赖喇嘛谈判的屡屡受挫无疑使中央不再愿意更多地让步。整个藏区政策的核心日益落到“发展”逻辑上——关注经济发展和“汉族”主导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发展”是通过中央直接提供大量的财政拨款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来进行的。这种倾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图,大量倾入了藏区的少数地区(以拉萨为核心)。以传统农牧业为基础的藏区本地经济并没有真正发展和活跃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对藏区的真正了解、藏区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更广泛的藏族民众的需要和愿望关注得太少。

2、特定路径下加速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社会性后果
特定的政策和发展逻辑,特定的发展路径和速度,这些都引发了特定的社会性后果,塑造了今日藏区在经济形态、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心理上的种种特点。
(1)“扩散”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藏区经济生活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藏区经历了两次明显的现代化变革阶段。不少学者已然注意到这一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逻辑。马戎教授在《西藏的经济形态及其变迁》中指出,藏区经济形态的变迁体现了现代化的“扩散模式”——核心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逐步“扩散”到边缘区域。“扩散”是在中央政府引导和推动下来进行的,无法脱离追求一致性的“大一统”观念和狭隘的汉化发展观。
藏区现代化进程首先是建立在对藏区的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大破大立”的基础上,完全推倒之前的结构和制度,将“统一”的新体制植入藏区。这个进程服务于新的统治合法性的建立。其次,这一现代化进程的维持和推进一定程度上一直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外来性扶持和支援。第三,现代化进程的路径选择常常无法脱离政治稳定和意识形态逻辑的影响,呈现出“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内在矛盾。
马戎教授等学者对西藏特别是拉萨地区经济结构的研究表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是直接依附于中央财政支持进行的。鉴于藏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输入”的工业化进程都以失败告终。借助高福利和政府购买,拉萨形成了消费经济。但对于一般的农牧区而言,他们往往面临和中国内地农村一样的困境——现代化进程中薄弱而原始的农牧业的天然弱势。最近二十年(更确切地说是最近十年),藏区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经济活跃程度乃至和汉族地区经济联系的紧密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本身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受制于自然环境这种弱势更加明显。甘南地区为代表的传统农牧区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甘南调研时,甘南自治州仍是全国重点扶贫点。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得甘南藏区相对贫穷,一般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基本停留在温饱线之上。除了投资生产之外,一般农牧民每年的余钱并不是很多。在夏河调研时,当地的学者告诉我们,除了初级农牧业之外,当地产业体系近乎空白。之前围绕着农牧业的加工工业——比如毛纺厂、屠宰加工厂等都倒闭了。而作为拉卜楞寺所在地,夏河每年的旅游也只有5月到10月为期半年左右的开放期。受制于特定的产业结构和自然环境,藏区大多数区域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以拉萨为核心的发达地区却在中央倾斜性扶持之下获得高福利、重点补贴。从九十年代开始,对当地政府的高额财政支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以及给予城镇居民的高福利迅速改变了拉萨的面貌,也带动了整个商品经济的繁荣。拉萨固定居民的收入水平达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水平,远远高于藏区的一般农牧民。作为一个现代都市,拉萨具有标志繁荣的一切。通过访谈,我们感受到,拉萨作为藏区现代都市中心的地位和面貌就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在2000年之后飞速形成的。通过接触之前学者的研究及很多拉萨本地的市民,我们发现,拉萨的城市生活水平、固定居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以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已经不亚于任何汉族的发达地区。这和安多地区(以农牧业为主)等核心区域之外的藏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加速现代化或快速市场化的进程中,藏区和汉族地区,藏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以及藏区的城镇和农牧区都出现了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另外,在中央“西部大开发”和加速藏区发展战略的大政策下,巨大的投资项目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兴旺,外来寻找经济机会的人群不断涌入藏族核心区域聚集。新的经济机会既搅动了藏区内部的人口流动,也吸引了大规模的外来人口进入藏区的核心区域。以拉萨为代表的经济移民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而政府对这个过程一直实行不干预的政策。
(2)藏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日益边缘化。
从1959年开始,西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根本上以农牧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并没有改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农牧业的弱势地位越来越明显。农牧业的现代化受制于各种原因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城镇区域的主导产业始终无法建立起来。国家持续的支持和投入却带来大规模的亏损。在藏区推行和内地一样的现代化路径并不现实,也不合理,缺少成熟的社会基础。中央的大力支持反而使得藏区过度依赖中央政府,演变成 “依赖型经济”模式。甘南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只占全年财政收支总额的极少部分(往往是1/10以下),大部分的财政来源是中央拨款。这种情况在西藏自治区同样存在。虽然国家每年大量投入,但这些资金对当地经济的独立发展帮助甚小。由于缺少核心的优势产业,农牧业仍然是初级阶段,而核心区域的商品经济的主要动力又是非藏族群体,整个藏区的现代化进程没有自身的活力,也无法给一般藏族民众带来更大的利益。
国家在大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并没有效惠及藏族的普遍主体。藏民无法快速融入全面现代化进程,真正惠及每个个体的扶持和保护反而缺失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是人脱离传统关系融入现代社会的过程。这既涉及到机会的问题,也涉及到技能的问题。而对藏人而言,目前藏区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首先是机会问题。如果说五六十年代改变了普通藏族民众的生活,使大多数藏民获得了好处,那么现在快速的现代化却可能带来的是藏区本身的分化和民众间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特定的现代化进程和政策逻辑以及倾向性扶持造成了一个分裂性后果和相对剥夺感的加剧是需要深思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普通藏族民众(特别是经历过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藏族民众)对毛泽东都持较高的认同。通过“解放农奴”、彻底打破藏区社会原本的经济社会结构,当时基本政治和经济基础的变革、新的意识形态的引入冲击了传统的藏区社会,惠及藏民个体。不少人回忆毛主席的时代都说那个时候好,很公平。不少当地知识分子承认,自己如今的地位和生活是毛主席和政府培养起来的。
而九十年代之后的藏区发展呈现了一个日益分化和缺少公平的趋势。国家的扶持和各种优惠性帮助都集中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大型基础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城镇人口为中心的方面。对占藏区主导的农牧业投入和引导远远不够,对一般农牧民的生产经营关注不够。在甘南夏河县访谈农牧民的时候,不少农牧民告诉我们没有资金扩大再生产,只能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想多养牛羊,受制于草场和资金限制。想开店但没有本钱。在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上藏人的店铺并不多,多为回民。而且这些经营者多是经营了十几年,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当问到当地有没有一些扶持性的小额贷款等项目时,他们都说很难获得贷款资金,没有本钱。访谈中发现,不少人是因为在本地缺少发展机会(没有牛羊、土地,或是没有本钱进行其他副业)才考虑出去打工。但一方面束缚于传统农牧业的生产特点、对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束缚于语言、技能,他们真正的机会很少。而农牧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增长前景有限。不少出去打工的藏族年轻人或前往城镇“卖酥油”,或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干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沙石工,还得依靠之前出去的更富经验的同乡介绍。
在采访藏区老师的时候,他们都提到很多受过教育的藏族孩子不愿意也不能再回家干农牧业了。他们通过教育、各种媒介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向往外面的世界,却无法走出去,也无法走进去。不少年轻人往往聚集在一些城镇,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自己得不到的,感受到一种无法参与其中的无力感,也不同程度地体验到被排斥(语言上、机会上)。
在拉萨,随着大规模城市基础建设的推进、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且国家对藏区的经济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采取了一种完全开放的策略。大量的汉族和回族被吸引进入经营商业、餐饮服务及旅游业。在繁荣的经济中收益最大的是外来人口,是非藏族,而藏族人由于缺少资本、技能等方面的真正扶助日益被边缘化了。在拉萨,到处都是四川人开的川菜馆。出租车司机以河南、四川、湖南、陕西的外来非藏族为主。旅行社几乎为外地人所有,在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经营方面,八廓街周边的店铺一大半是来自甘南、青海回民所开,而非藏族。很多藏族的手工艺品来自云南,来自浙江,来自尼泊尔。一位西藏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告诉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地道纯粹的本地产的手工艺品了,大都是舶来品,很多“伪藏饰”就在拉萨郊区的浙江商人的作坊里生产。
其次是技能和心态问题。在拉萨等更大的现代化城市,要参与大型基础建设以及其带动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个体具有必要的技能、资本和教育水平。而这些都是藏族人所缺乏的。我们在甘南的走访调研中发现,即使是80年代前后出生的年轻藏族大多数都只有小学毕业水平,和我们同辈的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汉族地区。即使三五年前,藏区小学的辍学率都高达30%,平均教育水平只有小学而已。(关于教育和藏族年轻人的问题后有详述。)访谈了不少藏族青年人,他们都说出去找工作不容易。主要的障碍之一是语言,没法用汉语流利交流。在拉萨,会说汉语也不一定找到工作。很多人不愿意要藏人,因为认为他们比较“懒散”。技能的缺乏,加之在经营观念上有不那么“积极”,他们很难和来自内地或周边的非藏族劳动力竞争。非藏族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各个层面上本地经济的主体。藏族在经济上、技能上、适应价值观上都无法与非藏族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竞争。
在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中,藏区本身日益分化。起到窗口作用的“现代藏都”拉萨和一般藏区农牧区在社会经济结构和基本面貌上的差异日趋增大。为什么如此关注“分裂的藏区”这个问题?因为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藏民对于现代化的很多感受和认识并不是直接来源于汉族地区,而是来自于拉萨比较核心的藏区城市。在甘南采访的不少普通藏民都说自己去过拉萨,或是去打工、做生意,或是亲戚在拉萨。作为藏民族的宗教和民族感情的中心,同时也作为现代化的中心,拉萨带给藏人的冲击对藏民对自身在现代化中的位置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大众媒体,通过外出打工的亲身体验等,藏区和非藏区发展上的差异也被藏人日益体验。
 “六七十年代的人,经过文革的人,这一代人他对共产党的信仰是百分百的,包括牧区的人;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尤其是高中初中毕业的人,出去看过,也了解藏族历史的人其实比较激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好像是一个转折点,藏人出生的多。考不上学,在家游手好闲的人特别多。•••他们对外面了解比较多,思想比较积极。他们就想,为什么人家那么发达,为什么我们这么贫困,为什么我们就坐在草原上放牛羊。”(东智研究员访谈)
(3)快速现代化下藏人的恐慌心理和无权感。
一位拉萨出租车司机这样向我们描述03年他第一次来拉萨看到的情景:一位藏人在马路中间的下水道小便。作为一个外来者,出租车司机无法理解这种现象。对于藏族而言,他们同样面临外来冲击下的尴尬。当自己习惯生活的土地,和自己的传统认同、生活方式、宗教情感息息相关的土地迅速变成了一个无法辨认的“现代化都市”时;当在自己生活的土地找不到工作,感到缺少机会的不公平时,体会到核心的价值体系受到剧烈冲击时,藏人的恐慌和危机感就不难理解。
以藏族的僧人群体为例。在传统中,僧人是整个藏区社会中最有文化、最有影响力的阶层,是藏族的知识分子阶层,获得普遍的尊敬和爱戴。对以宗教性为核心的藏民而言,宗教生活和僧人们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我们访谈中,几乎所有的藏人都持续着他们的宗教生活,有时间去转经,初一十五上寺庙,在遇到难事的时候请喇嘛念经等。这其中既包括老人,也包括年轻人和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冲击着僧人和藏区的宗教生活。
扎扎研究员(夏河藏学研究所副所长)接受我们采访时曾提到,现在的藏区宗教生活和僧人面临一个很大的转变和冲击——如何面对世俗化的问题。他认为,年轻的僧人们有一种危机感。这既来源于现代化的生活越多越多渗入藏区社会甚至僧人自身的生活。我们在拜访不少僧人家时发现他们也有DVD,看港台片。不少小僧人晚上跑去上网,QQ聊天。年轻的僧人对外界世界的了解更多,他们办杂志,热爱新事物,积极学习英文。我们就此问过不少藏人对此的看法,大多数藏人持一个宽容的态度,并不认为这本身于纯粹的信仰有所冲突。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到,这其中体现出的年轻和年老的僧人的不同。在采访夏河红教寺仁钦喇嘛时,他说像上网吧这些事师傅不让他们去,会打他们,但也管不住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本身是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如何在对现实的关照和信仰的纯粹之间维持一个平衡,这本身是僧人甚至所有藏人都面临的困境。随着现代化价值的越来越渗入,僧人如何看待自己在变化的藏区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其实对藏区的未来至关重要。经过文革的冲击之后,现在藏区的宗教文化的传承本身也出现了一个年龄断层,中年僧人的缺少,使得老僧人对年轻僧人的影响力和传承也出现了薄弱。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汉族地区和藏族地区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被一致化了。藏区作为“落后”地区必须追赶“先进”地区,向“现代”看齐。另一方面,藏族人却没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来应对。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快速变化的社会图景带来了文化、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的冲突。过去,藏区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往往是有限的,但特定的现代化进程一下子打开了藏区,剧烈地冲击一切民族的核心要素——经济生活、权力结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地理人口面貌。汉族主导的、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变化,在藏族感到不公平和受损害时,可能更强化藏族的族群认同和对传统的认同,引发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族群间的冲突。
总而言之,要理解3•14事件,要理解藏区的现在,需要关注藏区现代化进程这个核心问题。如果说藏族的现代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那么藏族和藏区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藏区凸显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目前这条现代化道路以及其主导力量和方式所引发的问题。从1989年事件到今年的3•14事件,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结构层面的诱因就是藏区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其核心就是藏人的边缘化及其带来的群体性不满。

二、70、80年代出生的藏族年轻人的生存困境

3•14事件的参与者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这些年轻人的态度和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生于改革开放前后的藏族年轻人,物质生活水平远远优于他们的父辈,但也正是他们内心有很多积郁不满,并集中爆发了出来。正如上文提到的,新一代的年轻藏人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思所想都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年轻藏人面临的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2007年的统计显示:藏族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4年,高中入学率很低。就业问题十分严峻,由于民族教育水平差,无竞争优势。即便是在大学的藏族在校生中,仍然是文科偏多,理工科偏少;传统学科较多,新型学科偏少;理论师范方面较多,实用学科偏少,教育和社会需要出现不和谐,甚至脱节现象。
首先,基础教育水平低下,基层大部分青壮年为文盲。
走在藏区的城市和乡村,宣传“普九”、鼓励奖励牧民送子女上学的大字标语目不暇接,而向当地群众了解后,得知这些政策是近三年,甚至近一年才开始实施。根据《甘南州“两基”攻坚实施计划》,普九的时间表为“2005年合作市、临潭县,2006年迭布县、舟曲县,2007年夏河县,2008年卓尼县,2010年碌曲县、玛曲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力争2010年全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在甘南夏河的桑科、清水等地,我们走访了十几户农牧民家庭,家中孩子只要是10岁以下的,几乎无一例外正在上学,因为政府给予了大力补贴,使一个农牧民家庭可以不用任何花费即可供孩子上学,甚至还会得到奖励。作为家长自然愿意让孩子上学,并且有让孩子读初中的计划。
然而问及15岁以上,尤其是20几岁的农牧民孩子,则大多只有小学文凭,甚至是文盲。普九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令人欣慰,只是成效恐怕要在10年之后才能看到,青壮年文盲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却还摆在眼前。青壮年中文盲比率庞大,既有外部条件欠缺的原因,也有其内部原因。
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无用。藏区家庭的生产结构仍然以放牧为主,孩子一旦上学就没有时间帮助家里放牧,且读书之后由于没有“门路”,很难留在城里工作,回到老家后又丧失了放牧、种地等传统技能,不如不读书直接在家帮忙维持生计,“新读书无用论”也在滋长。目前藏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家庭的生产结构仍没有本质改变,家庭对于教育的观念也因此没有太大变化,10岁以下的适龄儿童普遍被送去上学,与政策有很大关系——不送上学会被罚,送上学则有可观的奖金,至于上学的目的,家长们则不是很明确。采访中,家长通常表示只要读到初中达到政策要求就可以了,家里牛羊需要人手照料。而20岁上下的青年人本身对接受基础教育也不积极。藏区当地政府近年正在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但政策在基层很难落实,青壮年男子都在外面打工赚钱,免费培训也没人愿意参加。在青水牧区采访时,当地村民说每到上面来检查扫盲工作,乡里就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强制叫回来集中培训十天,应付检查,十天后发放小学文凭,如此便算是“脱盲”了。在牧区,我们只采访到一位在夏河县读高中的学生,是一个女孩子,名叫才让卓玛,她的表哥是村子大队长,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在城里有亲戚,因此才一直读到高中,问及她同村的小姐妹是否也在上学,她说“她们早就嫁人了”。
另一方面,当地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较低。藏区基层学校很多办学条件恶劣,教育基础落后,工作艰苦,基础教育人才的引进极为困难,尤其是高层次与高学历教育人才奇缺,在偏远地区基本“一师一校”,小组采访到从内地到拉萨的西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支教的研究生小于和小威,他们说:“看到山区里的学校那么缺老师,我们即使有心帮忙也无力帮忙,在那样的地方我们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适合不了,更不要说教学。”
在夏河县我们采访到一位在农村任教的小学老师,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奇缺,每名教师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两基”政策落实以后,学生的待遇很好,教师的待遇却没有改善甚至变差,据这位老师说,他的工资从98年到现在只涨了500多块。学校80%的老师想转行,只是没有其它行业可转才不得不继续当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夏河藏学所专门研究藏区教育状况的才让东智说:“我们下去调研时,有些教师说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给学校所在的村子附近建个手机信号塔,让他们晚上能跟家人通个电话就满足了。”
西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支教的小于和小威的学生都是师范生,假期他们还给函授班代课,学生是来自西藏各村镇的中小学教师。据他们介绍,这些村镇教师自身基础教育水平十分令人忧虑,首先汉语不过关,类似“张塞(骞)出使西域”“东汉末年臣(宦)官当道”的笑话屡见不鲜,开卷的物理考试不能自己在书上找到答案。而这些教师经过在西藏高等师范专科的14天培训即可实现“小学老师大专化”的目标。
2、职业教育的和社会机会缺乏
年轻藏人普遍缺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工作技能和社会路径,又很难回归传统农业社会。相比于基础教育,藏族青壮年的职业技能也非常值得忧虑。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认为,从更为实际的角度考虑,对于20岁以上的人来说,普及基础教育已经很难实现,并且不能立刻收到实效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在城市的藏族青壮年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具备能够实际应用的劳动技能,才能更快更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
现实状况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现有职业中学5所,所有学校校舍陈旧,教学实训设备空白,办学条件十分滞后,严重制约着全州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协调发展。西藏大学阿旺晋美教授举的一个例子很具代表性。“拉萨火车站修建的时候,原地都是农民和田地,为修火车站都拆迁了,国家也给了农民很多的补偿,但农民的教育水平是很低的,他们不会花钱,他们一下得了几万块,就乱花,小孩买车啊,摩托啊,到处玩,不到一两年,这个钱花完了,原来他们是靠种地挣钱的,现在又没有地,又没有文化,没有工作,成了社会的压力,在这个环境下,一煽动,不就很“方便”了?所以这样的政策反而养成了他们的恶习。”这个例子表现出很多藏族青壮年的困境,他们本来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被动卷入工业社会,但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农业、牧业家庭,劳动技能表现为种地、放牧,一旦进入城市,便不能胜任工厂、工地的工作,从语言和劳动技能上都很难和内地打工者竞争。小组访问的甘加草原牧民,村子里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年轻人汉话不好,只能在工地上干些重体力活。
制约藏族青壮年进入城市生活的因素除工作技能缺乏外,“社会路径”也是一个人尽皆知却又心照不宣的的隐性障碍。所谓社会路径,即老百姓通常所说的“门路”。如小组在上一部分的阐述中提到,大部分受访家长对于孩子读高中、考大学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即使读了高中,也很难考上大学,就算考上大学,家里没有门路也不能留在城里政府工作。”
夏河县卓玛餐厅的老板多吉才旦说:“要上学家里就得卖牛羊供,以后咋办?上学也考不上大学,一般只能考上合作师专,师专毕业想留在城里只有当老师一条路,当本地老师也得有门路啊,现在师专也不分配工作,除非当官的、有面子的人家。”多吉才旦父亲是生意人,多年经商积累了还算厚实的家底,他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仍算是事业有成。提起那些和他从小一起玩的小兄弟们,多吉才旦用一个字概括了他们生活方式:“混”。没有上学,没有门路,没有家底,又不愿回老家放牛放羊,只能在城市里游荡,成为暗流涌动的“不安定因素”。
3、生活在更开放的现代化进程相对剥夺感的加强催化了民族意识
 如果说50、60岁以上的藏人更多地体验到了解放前后、改革开放前后自身生活水平的巨大转折,那么30岁以下的年轻人则体验到的是藏族地区与内地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以及藏族地区内部权贵阶层和普通百姓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在采访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老年人和青年人、青少年在自我称谓上的差别。从老年人的言谈中,我们更多听“公家”、“社员”这样的词汇。而年轻人则不然,“我们藏族人”“我们民族”这样的说法在谈话中经常出现。与相对剥夺感伴生而来的,是各种差异感的产生,包括中心与边缘,汉族与藏族,官员与百姓等等差异。甘肃藏学研究所研究员东智说,年轻人的观念改变与他们在外打工有很大关系,“30岁以下出去闯荡过,见过世面,思想比较激进,宗教观念下降,民族观念有所上升”。甘肃藏学研究所副所长扎扎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是扫轻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观念。(3.14事件后),50岁以上的人非常感慨,闹什么闹呢,年龄大的老百姓和老僧人都认那样不好。”
研究小组惊讶发现,藏族的民族意识,反而在314事件过程中被空前激发出来。尤其是政府在3.14事件之后,奥运结束之前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藏族人在机场、内地所有公共场所受到“特殊对待”,这使得藏族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加鲜明地感受到其民族的“差异”。一位叫白马吉宗的藏族女孩讲述了她奥运期间在北京的遭遇,“我代表拉萨某公司去北京参加共青团中央的培训,就因为我是藏族人,竟然没有任何一家旅店肯让我入住,气的我和他们大吵,你们这是民族歧视!”
4、对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迷失和遗忘
在外来的现代性观念的冲击下,藏区年轻人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迷失和遗忘。突出体现为:藏族语言文字传承障碍,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缺乏系统认知。
首先,藏族语言文字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出现一定的传承障碍。藏区目前最缺乏的老师是哪个学科的?我们在开始推测是英语或汉语,或者数学。但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普遍反映,目前藏区最缺乏的教师是藏语文教师,且采访到的十几名小学生,在被问到最难学的哪一科时,答案惊人一致:“藏语文”,最容易学的则是“汉语文”。虽说会说藏语,但是能担任藏语文教师、向学生深入浅出讲解藏文的人才则寥寥无几。
语言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致很多藏族的精英对藏语文教学现状表示忧虑。如民族学学者马戎教授所写到:“这个民族历史的正式文本及后人的追述、民间创造的英雄史诗,这个民族在天文、数学、医学、建筑、文学、农学等所有方面的知识与文化积累,都是用本民族文字记述下来的,所以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寄托和体现出一个群体的精英集团和广大民众对于本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感情,民族语言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所以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前途,通常受到这个民族的领袖人物、精英集团和民众的极大关注,认为它与这个民族的发展前途紧密联系。”
 其次,对本民族历史缺乏系统认知。314事件的发生与一些藏族年轻人对历史的无知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们不了解祖国和本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系,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诉求。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藏区的中小学教材中,藏族本民族历史内容极其缺乏,更谈不上对藏史的的系统教学。西藏大学的阿旺晋美教授说,艺术系的一些大学生可以把“唐卡”临摹下来以假乱真,但问他们画的是什么,竟然回答不出来,他们都不知道那些画中的人像是谁,有什么历史典故。西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支教教师小威说,他在课上给学生讲起汉文化中的天干地支,学生很感兴趣。讲完后他说你们能给我讲一下藏历吗,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有能力讲明藏历。藏区孩子使用内地教材的藏译版,没有单设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课程,导致对文化传承的麻木不仁,藏汉语混用现象明显,很多藏语词汇因此退出流失于生活。这种教育体制仍在继续,对民族历史不感兴趣的藏民日益增多,对历史文化了解熟知的青少年很难找寻。

三、藏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藏区3.14事件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除去上文所说的现代化背景下“发展”逻辑引入所带来的迷茫和冲突,调研组还着力关注了藏区历史和现今的政治生态。在强力逻辑引导下的“发展”中,政治在社会进程中起到了无法比拟的重大作用。
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安多、卫藏两大藏区社会实际上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政治国家政权体系的构建问题,换言之,即作为藏文化区的区域社会纳入到政治国家体系之内的政治化构建过程;二是内部社会结构的调整问题,尤其是在面向现代化过程的调整过程中的社会与政治的调适问题。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藏区内的现实矛盾当然主要是现代化过程的产物,但其中也有历史痼疾在现代条件下的转化与变异,是清代以来探索藏区治理模式中某些不成功因素的积累。

1、藏区治理结构的演变
清朝是在汉族本位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情形下,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政治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合法性,构建政治国家的权威,顺治帝、康熙帝大力宣传“满汉一体”,雍正帝更是加紧钳制反清排满的民族思想,营造意识形态宣传攻势,驳斥华夷之辨。他们试图通过意识形态上的“崇儒重道”和实践层面上融入宗法礼制,论证满清具有道统与政统的合法性,构建一个合乎传统的政治国家权威。然而,这种努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内部结构上的矛盾性。首先,清朝统治者虽一再宣称“满汉一体”、“天下一家”,但实际上还是存在“满汉”、“中外”之别和“内外”之分的;其次,虽然在政治属性上,似乎国内诸非汉族已经不再属于“夷类”,但对于内地的汉族来说,未汉化或者汉化程度较低的各民族仍属于儒家文化圈之外的“异族”。这不能不对跻身于儒家文化之中的清朝的民族政策产生影响,一方面使其能够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采取“从俗从宜”的统治策略;但另外一方面,文化上的张力造成的对国家政治权威认同感的强弱,也会促使清朝对待不同的民族而产生某些歧视性倾向,并采取安抚、压制等不同的策略和治理方策。
清朝对藏区各民族的治理方略虽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变,不过“不生事为贵”的根本目标追求却始终没有变化。在“非我族类”的宗法性观念的指导下,地方官员并不对该区域进行积极治理。非酿出巨案,则视为“番与番斗”,与己无关;而若是矛盾做大,则籍口“番性犷悍异常,罔知法律”,请求“籍资弹压而免疏虞”。这种文化张力所造成的对国家政治权威认同的弱化,不仅使国家权力行动有效性大打折扣,也使政治国家不愿过多介入到藏区的社会生活之中。到了近代时期,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朝还竭力实施西部与内地的“一体化”政策,以消除其所担心的可能由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离心力而带来的威胁。但国家权威面对藏区区域性社会权威的挑战时早已显得软弱不堪。
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清朝的政治权威在反清排满的声浪下,土崩瓦解。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取代了旧的封建王朝,促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但旧权威的解体并未造就出相应的新权威。民国时期国家政治权威角色的缺失,使政府不得不倚重他们以维持地方社会旧有的结构。另一方面,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宣称“五族共和”,但仍不自觉地将西部民族地区视为文化上的边疆,将各族人民等同于荒蛮落后的代表。所谓的中原标准,偏重于文化的传统的相似程度。在这种文化与政治的中心与边缘的二重视角下,藏区本身就被视为了文化上的荒蛮之域。受此影响,国民政府的政策无论是对直接控制的甘南,还是倚重于其他势力间接管理的卫藏、青海,对藏区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加以改变的决心和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在矛盾程度上有所不同。在传统政治格局中,卫藏是个更为偏远、国家统治秩序也更为稀薄的地方。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中原王朝,“郡县”体系对安多藏区的影响巨大,其统治方式至少在符号层面保持着与“中原”的统一性,但卫藏地区由于从未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连这种符号层面的一致也完全不存在。民国时代,“××保安司令”的头衔可以得到安多藏区上层人士的认同,但对于卫藏地区的精英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就单一藏文化与民族成分方面,卫藏地区比安多藏区更为“纯粹”,尤其缺乏安多藏区中普遍存在的双语精英,当地精英对于藏族文化传统有着更高的评价。而且,在清末开始,卫藏精英通过印度了解海外文化者甚众,贵族通英文表达的人数也有许多。因此,把卫藏纳入到现代国家体系的努力就必然带来更剧烈的变化,精英阶层的感受尤其如此。安多藏区权力精英意识中的地方现代化进程是与内地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的,自身表现也比较主动;而卫藏地区的大部分精英而言,这种现代化更为被动、也更为突然,在不少卫藏精英描述中现代化不是全中国现代化的自然组成部分,而是中原政权强力介入的结果。在近代“民族自决”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海外卫藏精英把“中央—卫藏”关系仅仅看作是一种“宗教册封”关系,而产生了“国家”的幻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完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二次政权更替。新政权建立后,同样推行“一体化”政策,不过这时的“一体化”政策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所谓新的内涵,不再是借助或维护旧的基层社会组织制度和旧的社会结构,而是要破旧立新;不再是继续维护民族地区少数贵族、宗教领袖的传统利益和特权地位。这种新的“一体化”政策获得了藏区广大民众的拥护,为新的强制性的社会制度变迁,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新的一体化政治、经济制度下,藏区的社会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变,旧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的统治地位、传统特权、既得利益受到冲击,其中少数人铤而走险,在1958年发动叛乱,以对抗民族地区的历史巨变。但在平定叛乱之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国家政权和地方政府忽视了民族地区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上的特殊性,忽视了这些地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上与内地的差异,试图用更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组织方式,在短时间内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进行更为彻底的强制性改造。这种揠苗助长、越俎代庖式的努力虽然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取得表面的效果,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极易引发人们内心的抵触和各种传统因素的反弹。
由此可见,藏族地区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无疑要依赖政治国家民族政策的行之有效以及藏区地方权力结构的关系处理。表现为国家在面对地方社会时的两种策略: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首先,就国家在藏区的行动能力而言,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国家的政治权威性,即国家动员资源能力的强弱,这在根本上决定国家对区域社会变革能力的大小,是采取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2)国家所宣称的价值与区域社会价值规范体系之间的吻合程度,规定着国家对待区域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区域社会对国家政治权威的认同程度。其次,就藏族区域社会而言,总是深深地烙有文化与社会的地域性特色,依存于不同的权力或者权威生长蔓延的地方权力结构盘根错节,最大的矛盾就体现在国家、地方诸多权力结构的竞争和合作,利用、蒙蔽、控制和博弈。这其中既有空间延伸的国家与地方政治、经济权力集团之间的博弈,又有以时间为轴线的传统与现代宗教、文化意识形态权力角色的博弈。而最终究竟会趋向何种途径,固然与力量与策略有关,但归根结底思考检验藏区政策的的标准在于身份认同的问题。
总结清代民国以来藏区权力结构非健康发展的原因,主观上出在对藏区的身份认同上:(1)国家并没有将该区域内的居民视为具有同等资格的国民或者公民,而是视为化外之区;(2)国家政治权力的代表在该区域以一种文化上优势者的角色来审视,不能正视文化的多元性,考虑怎样进行文化的调适,通过新的知识制造去完成藏区民众身份认同的转化,树立国家观念。因而,在缺乏了基本国家观念的条件下,就无法避免身份或者说角色从之间的矛盾。历史上的最大教训在于,许多藏区民众的主体意识上根本就缺乏对国家的认同,从而导致了藏区权力场内国家权力不得不仰仗于宗教权威、或者地方骨干才能发挥效能的奇特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度在60、70年代较好地解决了藏区民众身份认同的问题,完成了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第一大规模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而牢固地树立了国家政治权威在在地方权力结构中的压倒性优势。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以及现实的权力制度因素,藏族自“平叛”之后新兴的新的地方权力精英,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藏区精英,成为中央政府不得不倚重的治理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变化中逐渐产生了新的问题。政治思路的一元性与区域多元性之间的矛盾再次浮现出来,在全球化冲击、宗教力量复苏双重影响下的身份认同以及地方新兴权力精英“过滤”后国家权力和藏区百姓之间的认知“误差”是当今藏区社会之中比较集中的矛盾。如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繁荣安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打开新路,走出误区,解决现实矛盾。

2、藏区区域自治下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
清以来“以番制番”的政治套路、近代“民族自治”的政治观念以及苏联模式的早期成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基本制度的设计。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种理论指导和制度设计其优势在我国藏区60—90年代的实践中得到肯定的答案。但在近些年的现实中,一些新的问题也面临挑战。
中央政府认为:“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懂得本民族语言和风俗,有振兴本民族的强烈愿望,能够充分反映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他们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在处理民族地区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上,在维护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和专业干部,再1993年12月,中组部、统战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一直到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要“认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对少数民族干部既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又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把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50多年来,经过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努力,一支“数量较为充足、结构趋于合理、专业基本配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各个少数民族地方成型壮大。到2007年为止,少数民族干部已经从建国初期1万多人增长到现在近300万人。另外,西藏的特殊性还在于自和平解放50多年来,先后有十几万内地干部职工响应党的号召“援藏”参加建设。自1994年对口援藏开始后,又有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市自治区和国有企业先后四批选派近4000名干部进藏工作。
基于民族聚居区域范围的自治,必然伴随本地化的官员体制,经过数十年的组织建设,形成了大量的行政官员和权力人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趋于棘手:

(1)和非自治地方的不同在于,藏区地方官员难以进行跨越本土的大面积交流任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官员流动性较差,会在当地形成固定的权力网络,必然导致腐败、渎职的高发。在藏区就在很多地方形成了“盘根错节”的本地权力精英网络,地方权力寻租和行政低效成为家常便饭。藏区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近十多年传统宗教力量复兴之后,官员、经济新贵和宗教力量也缠绕一起,形成了新的权力架构,形成了“新贵阶层“。“实际上藏区的制度设计,背后成为资源的分配权问题。各级都有集团利益,制度突破的阻力很大。”(西北民族学学者韦明博士访谈)
  区别于传统贵族,这些新的权贵阶层的特征是:(1)他们占据合法性的高地,社会资源更复杂,力量更强大;(2)如果说传统贵族是更多通过藏区部落宗族认同、宗教关联获得“内部源生”的权力合法性,那么新兴贵族的权力更多是来自于中央认可而获得“外部源生”合法性。这种合法性的不同,表现在遭遇现实社会矛盾时,“新兴贵族”并未能成为藏族百姓本身能够认可的“权威”,在国家与普通民众出现分歧时,“新贵”就难以起到正面的“缓冲”作用。(3)“新贵”在本土的权威度虽不如老贵族,但其对中央政府的忠诚也未见得更加强烈。老贵族在“本土”和“国家”的双重力量左右下“保土安民”,寻求“政治平衡”是其第一追求。相对而言,由于新贵来自乡土的、部落的、宗教的约束逐渐割裂,所以往往藏区普通百姓未必将他们当作是“自己人”,新贵一些失当举动的后果,往往“顺理成章的”就被中央政府来承担。

(2)由于藏区特殊的政治环境,“稳定”在国家的藏区政策中也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央认为,“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虽然“发展和稳定”是民族地区工作的的执政思路,在实际的权力运转中,“稳定”往往成为压倒性的的重中之重。依靠藏族官员干部稳定藏区成为顺理成章的思路,中央赋权很大,但又缺乏对当地官员的有效监督,很多人学会拿稳定作为档箭牌。“稳定和发展”之下,形成了民族地方权力监督的死角。“境外势力、藏独问题”成为很多地方官员用以掩盖执政失误、压制社会不满情绪的“遮羞布”。部分官员往往把辖区内的社会问题“无限上纲上线”,都往分裂势力上靠,以此掩饰失误。调研小组在后续的访问中就曾发现某县地方政府将农牧民和当地水电站赔偿纠纷的处理简单定性为“反分裂、维稳定”事件。如同西藏共产党开创者平措汪杰先生所说,“政府內部有一大群吃反分裂饭的人。利用一切机会打分裂牌,表面上喊反分裂,实际上他们的个人利益就在这里,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极力把责任追究到‘海外敌对势力’,这样才能巩固他们的地位和利益,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求稳怕乱的思想也根植在部分官员的惰性之中,实际上是是执政能力低下、执政理念滞后的心理折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执政观念之下,一些聚众人数较多的宗教法会被拖延、限制或者取消;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路下,地方行政有了许多违反《宪法》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为,但目前对应的监督追究机制并未健全。西藏自治区人大秘书长巴桑罗布认为:执法犯法、司法腐败、法制观念淡薄等等,是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突出问题。调研小组在甘南的访问中就有牧民表示“治安乱得很,他们(公安局)不管,我们牛羊被别人抢了,报案就算抓住了(抢劫者),也抓住两天就放了。牛羊也要不回来,牛羊被卖掉的钱还分给公安局。”(夏河曲奥农牧民访谈)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受到宗教思想和教育水平的影响,藏区百姓对政治的浸染程度远远低于内地,以至于很多人不能区分中央政策和地方规定、中央决策与地方行为之间的区别,中央政府往往为地方的失误“背黑锅”。 调研小组在访谈中发现很多民众以“公家”、“牧民”来区分自己和各级政府,认为“以前公家好,现在公家有时好,有时坏。”(达久滩草原牧民访谈)

(3)支出型的财政结构以及干部执政能力的障碍。十一五期间中央仅对西藏的一般转移支付、体制补贴和专项补助累计达到475亿,中央给西藏的支出占到其总支出的90%。 在安多藏区调研时,一位官员表示,某县的财政收入为1000余万,财政支出为四亿多,这其中约四十倍差距均靠中央转移支付来完成。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采取“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办法,从内地有关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选派干部对口支援西藏。2001年党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将干部对口援藏工作再延长10年,同时决定将西藏所有的县市区纳入覆盖。多年来各种优惠政策在资金、项目、物资等各方面给予藏区大力支持,也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状况,但同时也造就一些藏区官员将精力放在如何向中央要钱、要项目等方面,对运营自己的社会网络的兴趣远远大于实际的社会经济建设。
目前,藏族地区干部知识结构问题也显示了很多问题: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一线干部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党政、事业单位人员大量膨胀积压。思政干部冗余,技术型、企管、科技干部缺口很大。在小组在藏区的访问中,就发现某地区文体局的副职官员居然是小学文化水平。
     1993年12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密切联系各民族群众,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目前看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四、政府对3.14事件后续处理中的失误
调研小组发现,3.14事件是诸多因素综合所致,包括发展造成的心理落差,经济层面的不满情绪,移民问题,境外影响,宗教情感和现场的“从众效应”等等,不能简单归因为“暴力分裂主张”。我们主张,3.14事件之后的处理本应该起到迅速平息事件,果断化解矛盾,积极安抚群众,处理渎职官员,努力促使民族间更加团结和睦的作用。但就现在的处理情况看来,政策却有着较多失误。政府强力宣传和欠缺慎重的处理更是起了反方向的效果。
1、后续宣传对“暴力”的过度渲染使得3.14事件作用被无限扩大,形成了一定的民族对立情绪。在拉萨和甘南的暴力事件的画面在十多个小时之后就通过电视、互联网视频送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画面密集展示了部分藏人的暴力行为。而在事件起因方面又单一归因为“海外势力”,对于对藏区实际缺乏了解的汉族公民,便由此形成了针对藏人群体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宣传举动,从长远来看是有损于民族团结的。汉族公民对藏文化表现出的向往,变成了对藏族群体的畏惧和仇视,藏人被渲染为不能“知恩图报”的民族。调研小组在事件发生后发现很多互联网论坛上充斥众多汉藏网民的狂热辱骂,更加深化了误解。农布先生告诉调研小组,他的汉人朋友看过画面几乎要和他绝交,这是他难以接受的。(国际NGO中国干事、康巴藏人农布访谈)可以看到,政府新闻发布确实做到在了快速、直观、有效,但是潜在的负面效果不容低估。这样的处理,伤害的是拥护统一的藏人感情,损害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   
     2、对314事件定性为“分裂藏人打砸抢烧”的判断缺乏政治智慧。上世纪50年代末的藏区武装反抗,被定性为阶级斗争,并未上升成种族对立。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打击一小部分首恶,安抚广大农牧民”。于是,政策调整、所有制改革都成为解决当时问题出路,矛盾很快化解。然而面对今天“打砸抢烧”和“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分裂活动,藏区各地政府的反应过度、草木皆兵。地方政策无形中就形成严格监控,怀疑每一个普通人,“政治上人人过关”,势必引起更多藏人的不满,造成广泛的离心离德。更加危险的是,这样对藏人的怀疑和排斥,莫名弥漫到国内很多地方,不公待遇时有发生。调研小组访问中,很多藏族精英都表示在机场、酒店受到了过分盘查,爱国的情感受到了伤害。
     3、对藏族宗教感情的的了解不周,使得3.14事件之后对待寺庙和僧人的方式存在失误。僧侣在藏地既是引导人们精神世界的神职人员,又是传统知识分子,藏族天文、历法、医药、律法都产生于这个群体。在有着普遍信仰的藏区,僧人具有极大的社会威望。因此政府慎重处理与僧侣寺院的关系,正面互动,对藏地的长远稳定极有益处。然而,3.14之后的处理中,众多具有崇高地位的寺庙要求排查,短期关门整顿;外地户口的云游僧侣被驱赶和阻止流动;所有寺庙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这样的行动对于更多的那些不问政治、一心修行的僧人是一种干扰,效果未必是正面的。小组调研中就刚好遇到几次法制宣传活动,干扰了正常的法事和修行活动,僧人们怨声载道。

五、现阶段复杂的藏族宗教文化问题
在推进藏区现代化的进程中,藏族宗教文化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人类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制度、文化中展开的,并与之进行着互动。藏族宗教文化的主体是藏传佛教:它既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宗教文化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主体性思想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所谓现代化与藏族宗教文化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主要是现代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西藏社科院宗教所所长次仁甲布说:“我们的政府不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但也不鼓励信教。实际上,藏传佛教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是一门学问,称其为佛教不如称为佛法准确。如何更好的引导藏传佛教适应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个关键议题。
当我们将现代化理解为世界历史在近代以来由现代性逐渐增强与传统性逐渐减弱而导致的社会变迁与转型时,就为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上重新检讨现代化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并开辟了新的道路。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表明,现代性与传统性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情形,“每个社会的传统性内部都有发展出现代性的可能,因此,现代化是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功能上对现代性的要求不断适应的过程”。这种适应性的强弱则视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兼容性强弱而定,在兼容性较差的情形下,自身现代性因素的不足,必须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当然在国家推动变革的同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先进国家的制度模式,而是要从自身社会内部的文化传统出发,否则“如果无视文化价值和社会习俗的差异,为使用新技术而引进的外国制度就无法服务于预想的目标,而只能造成社会混乱”。可见,对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或地区而言,启动现代化一般要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继而以强制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藏传佛教作为藏区传统制度与文化存在的基本方式,不仅不应该被视为现代化的阻力,还应当被视为为推进藏区现代化进程在功能调整的基础上可以依靠的重要传统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盼新型藏区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突破极端宗教世俗化者所设定的论调,超越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宗教制度、行为和意识都将失去其社会意义的陈旧的宗教认识论,确立宗教完全可以与现代化携手同行的思想认识。这一点已经为目前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所证明。世俗化过程只是消减藏传佛教的影响力,但不会导致藏传佛教的根本变化或消失:“世俗化只是使藏传佛教发生了改变,使其传统的作用衰减,这是藏传佛教自身结构变化所必然引起的过程。”
当结束了理论探讨,我们将目光重新转回我国藏区时,就可以发现现实中现代化进程与宗教文化交织着多重矛盾变奏。首先,国家政治力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安多藏区的现代化启动扫清了障碍,提供了条件,但诱致性制度变迁却未能有效展开,以致强制性变迁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影响未能得到很好的消除。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安多藏区普遍实现了民族地区区域自治,藏族人民行使了当家做主的权利。这个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给安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由于逐步废除了封建、宗教特权,贫困落居的面貌得到了改善。但是,由子极左路线在文革中的恶性发展,使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遭到破坏,根本不顾及安多地区长期历史形成的习惯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企图人为地消灭宗教,毫无道理地拆毁寺院,批斗宗教上层人士,强迫咐嘛还俗,遂使宗教活动转入“地下”,严重地伤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引起群众的不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执行了保护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逐步地恢复了寺院的宗教活动。重新开放的寺院,按民主管理原则,由信教群众和寺内僧人选举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热爱国家的僧人组成寺院管理委员会,从而使宗教政策逐渐走向了正规化。
但是,目前还存在两种矛盾:(1)在国家政治话语层面上对待宗教界定及相关政策方针上的刚性与滞后,从而导致在现代化与宗教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界定上,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性;(2)在国民身份与教民身份关系的认定上,地方官员还不能有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存在用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半强制性劝退僧人的现象。这种情形的存在,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虔诚宗教信仰者对国家政治权威的认同和国家对藏传佛教在强制性变迁基础上的诱致性变迁,影响藏传佛教在功能上对现代性的功能性转变。
其次,藏传佛教在强制性压制解除后,一度出现了强势的弹性再生,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本身的分裂和矛盾。改革开放初期,在安多地区信教群众被压抑的宗教请绪极度高昂,他们对宗教活动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积极性。其后,随着地区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原来衬闭、半封闭的社会状态得到根本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沿着交通线的农耕地区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分中青年,宗教观念已经开始逐渐淡薄。在此情形下,藏传佛教寺院本身也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1)宗教人员的“俗人”色彩加重;(2)寺院组织职能趋于功利化,寺院组织管理方式趋于民主化;(3)信徒信仰观念发生转变,目的现实化,形式间变化,拜上师道德化。尽管如此,由于藏传佛教信仰的特殊传承方式,使其在整个藏区还是每一个人社会化过程内在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因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过,这种变化终究会带来宗教内部权力结构的转变以及权威角色色彩浓淡的变化,从而使宗教内部结构以及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藏传佛教的教权和地方权力问题,如何管理寺院和僧侣的问题?
总体上来说,当前国家对于新形势下的变化,还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行动,从而在如何有效地利用藏传佛教这个传统资源推进藏区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调整策略,协调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意识形态冲突,重塑藏民族身份认同和自身在民族与宗教政策上的形象方面,存在严重滞后。这应该是造成当前藏区多重矛盾交织的重点。

六、结论与建议 
 为了国家长久的和谐统一,西藏314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如果只是强调外部因素而忽略了内部社会治理结构的反思,那是对国家长远利益的不负责任。在现代化大背景下,藏区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其他省份、其他国家乃至藏区其他民族百姓相比,显得相对落后,尤其是看到越来越多外来人员在藏区获得大量财富,无形中会产生相对被剥夺感。与此同时,传统的宗教文化也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很多年轻的藏人也身处困惑和迷茫之中。所有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迫切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自上而下的权力关系造就了一批地方藏族干部,他们利用来自上层的权力资源在民族地方构建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国家的经济援助大都变成了少数的政绩工程和少数私人的财富,他们不善于面对公众,不善于面对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思想的社会,常常激化社会矛盾,然后寄希望于中央政府买单。普通藏人感受到国家的帮助不如感受到被剥夺感那样切肤和明显,他们像很多内地省份居民一样对地方吏治多有不满。日积月累的困惑和愤怒加上宗教等外部力量的导火索,导致了314事件。

我们认为,目前并不存在一些人所言的“灭绝西藏”的事实依据。汉藏关系的主流是善意。但通过藏区3•14骚乱,我们发现,藏区社会凸显出了各种矛盾和困境。我们试图通过调研和文献的梳理来理解这种困局,理解藏区民众的生存境况。本报告反映出来的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些视角肯定不能涵盖藏区问题的各个面向。但一切尝试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初衷:理解,在藏区的变迁中去理解;同时希望引发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我们呼吁“团结、平等、互助、和谐、以人为本”的民族关系、“多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共同繁荣、共享成果”。前提是政府充分认识到藏区百姓的公民地位,保障藏族百姓的权益,观念思路要适应快速现代化时期藏族地区的社会现实,期待能够不羁于当前理论,扩展视野,突破政策。
调研小组针对“3.14事件”的社会因素调研,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1、认真倾听普通藏人的声音,在尊重和保护藏人各项权益的基础上,调整藏区政策思路,制定适合藏区特点、符合藏人意愿的发展政策。
2、引导藏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特别注意引导全体藏人分享、获得充足的机会和发展利益。注重培养本土性的经济实体;扶持中注意改变力度的严重不均,缩短藏区内部城乡贫富差距;将援助范围扩展到西藏以外的藏族自治地方。继续以资金援助与技术帮助、人才支持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吸引外资,同时适度保护当地产业。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注意保护藏人充分就业的权利。针对藏区农牧业区域,推进惠及个体的扶助和保障。
3、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大对地方权力结构的有效监控,加速权力结构的民主化进程。对藏区政权出现的腐败、执政水平、渎职等行为,不再姑息,尤其是打击那些假借“反分裂”之名压制地方社会问题的官员。确定更合理和民主的藏族干部选拔政策,优化现有的干部结构。
4、关注年轻藏人的生存状态,用最大的诚意解决当前藏区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农牧民教育问题,通过补贴、引导等方式吸引适龄儿童完成普九教育。继续发展和鼓励藏区高级人才的培养机制,优化大中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快完善藏区基层的职业技术教育,采用和东部省份学校联合办学的方式,让藏族学员走出去,增大较高科技含量技术和实用藏区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熟练技术工,消弭各种壁垒,鼓励藏族青年多元就业和创业。在学校教育中,特别关注加大和发展适合的藏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内容,加大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必须将教育和培训看成是长远解决藏区问题的重中之重。
5、充分尊重和保护藏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恢复和支持正常的宗教生活和活动。充分认识到宗教性和宗教生活对藏区和藏人的重要意义。在文化宗教方面,要因势利导,注意宗教权威作用。尊重和恢复正常的法会、游学、求法和僧阶考试等宗教活动。注意保护藏传佛教的传承。在宣传活动中,充分保护和尊重藏民的宗教感情。
6、在解决藏区问题时,需要转变思路,采用更积极和智慧的应对方法和思路。以疏导、理解和融合为主导思路,减少民族间的偏见、隔阂和伤害。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改变从上至下的过分强势态度,智慧地调动藏区本地的积极力量(比如宗教力量)解决。
7、推进藏区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敦促出台以西藏自治区和其他自治地方自治条例为代表的法律法规,改变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至今缺少下位法的现状。规制关键性的资源的所有权、处置权等问题。鼓励藏区各方面专家积极参与藏区政策的讨论和谏言中。
 8、在维护和宣传民族团结局面的建设,以藏区改革开放成就的宣传代替以往对过去农奴制度的渲染。在体现发展的活力的同时,坦陈藏区面临的社会问题。警惕分裂和民族仇恨的民族主义暗涌。
9、在处理危机问题时首要区分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宗教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处理方式。中央政府应当处于“仲裁者”地位,尽量和地方官员不当行为保持区别。尽量将敏感事件“脱敏”处理。


附录:
(一)安多与卫藏地区历史文化背景回顾
 所谓安多地区、卫藏地区的划分是一个藏族社会的本土性空间概念。自古以来,安多藏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从唐代吐蕃占有河湟、陇右地区开始,迁居到这里的吐蕃各部落与西羌、吐谷浑等各民族不断融合,并在吸收汉人、蒙古人等民族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安多地区的藏族。藏人聚居地区的地理概念至清代就清晰划分为三大藏区:自阿里的贡塘至索拉加山窝以上之区域,称为卫藏法区;自黄河河湾以上的区域,称为多朵人区;自汉地白塔寺以上的区域,则称为安多马区。这种依据山川河流作为划分区域空间标准的方式,同时显示了彼此不同的文化场景。作为藏传佛教的起源和传播圣地,卫藏拥有“法区”的美名,以其强大而悠远的宗教影响力而著称。康藏汉子以其能文能武、英俊潇洒而闻名于藏区,康藏地区博得“人区”的称号。安多藏区则以发达的高原畜牧业而被冠名,以马为畜牧业文化代表。同时,三大藏区还是依据文化符号而形成的区域概念,即以拉萨方言为主的区域、以康藏方言为主的区域和以安多方言为主的区域。
安多藏区的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的藏族区;甘肃西南部藏族区;四川西北部藏族区。这种基于本土认同的安多空间概念是长期形成的,得到了当地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同,被称为“安多哇”。但这种“安多哇”认同,并没有造就这个区域中整体性社会组织的出现。与卫藏地区出现的统一王权不同,安多地区长期保留的是部落联盟的制度。不同的牧团之间通过各种方式或聚集或分散,有很强的弹性。而卫藏地区对安多藏区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以宗教为方式进行的。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安多藏区的部落制度在苯教的作用下,得到了不断地强化。自聂赤赞普起至赤德妥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苯教治理王政。然而,苯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宗教,因受地域局限,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众神谱系。苯教认为“只有本部落的神才和部落成员休戚相关,而对旁部落范围内的事物不能干涉”。苯教的影响导致统一政体结束后,安多藏区内各部落以山神崇拜为重要传统资源的部落制度不断强化,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中央王朝重视对安多藏区统治管理始于元朝以后,尤其在明朝初成建制。明朝在安多藏区的东、北部地区施行军政交互设置的管理措施,以达到“藩蔽”内地、“招徕柔远”的目的。王朝国家的势力已经渗透到安多藏区之内,不过土官制度仍然是基本统治制度,府县与卫所只不过是起着监督地方、守护地方安全的作用。这种土官制度还主要是以部落为基础,以部落组织为基本形态的。除此之外,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崛起,在安多地区有了大量传播。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明朝在安多藏区大量册封上层僧人,施行僧纲制度,逐渐形成“国师、禅师管理族民如土司之例”。由此,在传统部落制度之外,出现了新型的社会组织制度形式。
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规模进入安多藏区,并将藏、土等各民族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下,使该区域出现了“或为喇嘛耕地,或为青海属人,交纳租税,惟知有蒙古,而不知有厅、卫、营、伍官员”的局面。1723年,清朝平定了罗布藏丹津的反叛之后,将青海蒙古各盟旗由外藩转为内附,设置西宁办事大臣进行专门管理。清朝军事上胜利后所确立的强制性权威角色,确立了正式的在官方严密控制下的盟旗制度,也使甘青藏族、土族、裕固族基本上摆脱了蒙古势力统治,进一步纳入到国家正式行政系统之中。先后在汉藏走廊地带设立了洮州厅、循化厅、巴燕戎格厅、贵德厅、丹噶尔厅,并施行土官制度,分封了大量的土司与土官。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变化并没有脱离“因俗而制”的总体框架。甘青民族的土官制度,都是与原有的基层社会组织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清朝为了羁縻安多藏区各民族,因袭明朝的做法,积极扶植藏传佛教格鲁派,使安多藏区发展起一批大型的寺院,如拉卜楞寺、塔尔寺、隆务寺、佑宁寺、广惠寺等,建立起政教合一制,并在一定区域内使宗教制度凌驾于部落制度之上。
由此,除了清朝象征性的统治外,安多藏区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处于宗教制度和部落制度双重钳制下。部落头人实际上集中了本部落所属全部的社会权力,成为部落生活的核心。这种以部落头人为权力核心而构建起来的社会制度,构成了藏文化区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基本框架。虽然,清朝确立了千户、百户、百总、什总等新型的部落组织框架,仍使千百户拥有对本部落内的绝对权力,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部众依然在身份上依附于千百户。在这种情形下,部众因为缺乏独立的身份属性,实际上过着以部落头人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体负责制。而藏传佛教盛行,活佛尤其是寺主活佛不仅在寺院组织内拥有绝对权力,还因教民的广泛信仰成为特定教区内的魅力型权威,甚至凌驾于部落头人之上,从而使藏族民众对宗教身份的认同超越对部落身份的认同。一些大型寺院通过控制部落,将政教两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政教合一制的统治,逐渐在藏文化区内形成了以寺院为核心的大部落联盟,成为具有强势的地方实力派。宗教首领就可以借助于这种新型的组织体系,构建自身的超强动员能力。由此造成了安多藏区独特的权力运作机制:部落权力构成了整个权力运作机制的基垫,其他两种权力只有通过它才能发挥作用;宗教权力上升为魅力型的权威,虽然在总体上须仰仗清中央政府而取得相应的合法性,甚至还要屈从于地方政府的强制力,然而在面对地方政府时却具有相对的优越性,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的基本力量;否则,地方政府所具有的政治权力,很难真正发挥相应的效力。
中华民国时期,无论北京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掌握着国家政治权力,由于自身所掌握集体资源固有的缺陷,还都不足以使之有效地实现对全国的控制。所以,安多藏区内的基层社会组织制度没有受到根本的触动,一般民众仍然维持着对寺院和部落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安多藏区中,政治国家的统治力量非常薄弱。直到1941年,“夏河全县藏民,其政教大权,属于寺院大佛爷嘉木样呼图克图。过去设有土官、头目、贡操三种官称,或世袭,或由藏民公推,或由拉卜楞寺院委派充任,其任期二三年不等。自本年黑错保安行政会议后,藏民对政府印象甚深,政令亦渐推行。并将全县划分为一镇十二乡,土官头目等均改乡镇保长,亦由政府委派撤换。但保甲编制,尚未施行,恐远岁尚有很多问题”。实际上,直到中华民国结束,该区内的政教合一制与部落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凭借所拥有的强大资源,自上而下很快在安多藏区建立了各级政权,这种政治的“一体化”就为推行新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和基本保障条件。这种巨大变革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强权保障下的土地所有制度的改革。社会制度强制性变迁的结果,使安多藏区地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各级民族区域政权,废除宗教领袖与部落头人的特权,进而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和部落制度,调整了社会结构,解除了广大民众对于传统上层的人身依附关系。
相对于安多藏区,卫藏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有其自身特点。由于介绍卫藏历史的著作很多,大多数国人对卫藏历史的了解相对丰富,因此这里只拟略作分疏。从9世纪吐蕃帝国崩溃直到17世纪中期,卫藏地区就从未形成强有力的统一世俗政权,大小领主各自割据一方,但军事力量相当孱弱。在这一漫长时期中,藏传佛教势力日益增长,寺院对于世俗事务的影响力逐渐加大,以达赖、班禅、噶玛巴(即明朝册封之大宝法王)等为代表的活佛转世系统也相继确立,黄教在14世纪后逐渐在卫藏地区取得主导地位。17、18世纪蒙古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相继入藏,卫藏实际处于外来军事贵族集团的统治下,世俗政权与宗教力量的摩擦有激化趋势。18世纪清廷以“驱准安藏”为指导方针,以怀柔手法团结宗教力量,同时坚决清除准噶尔部在卫藏的军事存在,彻底击败廓尔喀入侵,成功控制了西藏局面。在此基础上,清廷在卫藏正式确立了以达赖、班禅为首脑的政教合一体制,派驻代表中央权威的驻藏大臣,并创造了以“金瓶掣签”与代表的一系列制度对于地方政权予以规范制约。依据藏传佛教教义,班禅作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宗教地位高于作为观音菩萨化身的达赖;但在政治职权方面,达赖所控制的噶厦明显胜于班禅及其堪布会议厅。在地方权力结构中,不但有噶厦派出的官员,还可以看到拥有世袭封地的贵族以及各大寺院的上层僧侣,三者构成为人所熟知的旧西藏“三大领主”。作为被统治者,自由民的身份很不稳定,他们随时有可能沦为奴婢与贱民,奴婢与贱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法律保护。与安多藏区相比,卫藏地方的宗教气氛更浓,政教关系虽然复杂但并无对立,中央国家意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上层,在行政管制层面则基本不作用于卫藏地方。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征服印度的英国开始不断蚕食卫藏领土,并通过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对卫藏地方当局施加影响,企图使卫藏脱离中国并为其所控制。其时清廷国力衰败,加之驻藏大臣处置失当,使得卫藏地方统治集团中的某些成员产生了较强的离心倾向。虽然由于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强力干预而使卫藏局势一度平静,但满清王朝覆灭后,民国时期中央对于卫藏的进一步削弱。与此同时,某些受到西方影响的上层人士为了谋求更多的政治利益,开始刻意塑造达赖作为唯一卫藏政治领袖的身份与地位,迫使班禅流亡内地,并试图把噶厦政府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康区乃至安多,这便是今日海外集团所谓“大藏区自治计划”的滥觞。至20世纪30年代,卫藏地方当局积极扩充军备,吞并了原属康区的昌都地区,将东部势力范围推进到了金沙江畔。但在进一步侵犯玉树地区时,藏军主力遭到青海、四川两省地方实力派的沉重打击,这一扩张活动遂告中辍。40年代后,由于摄政热振活佛坚决拥护中央,卫藏局势有所改善。但由于地方上层统治者中亲西方势力的颠覆活动,热振活佛下台,旋遭杀害;加之国共内战结局已经日益明朗,摄政达札等人遂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制造“驱汉事件”,一时“西藏独立”的噪音甚嚣尘上。1950年,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开始与中央政府谈判,此后卫藏历史已为公众熟知,历史学者与作家都有详细论述,小组就不再赘述。


中国人权《零八宪章》全文
2008年12月10日公布

零 八 宪 章
一、前言
今年是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墙"诞生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在经历了长期的人权 灾难和艰难曲折的抗争历程之后,觉醒的中国公民日渐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 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21世纪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 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

19世纪中期的历史巨变,暴露了中国传统专制制度的腐朽,揭开了中华大地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洋务运动追求器物层面的进良,甲午战败再次暴露 了体制的过时;戊戌变法触及到制度层面的革新,终因顽固派的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埋葬了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 和国。囿于当时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共和政体只是昙花一现,专制主义旋即卷土重来。器物模仿和制度更新的失败,推动国人深入到对文化病根的反思,遂有 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因内战频仍和外敌入侵,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被迫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再次开启了宪政历程,然而国共内 战的结果使中国陷入了现代极权主义的深渊。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名义上是"人民共和国",实质上是"党天下"。执政党垄断了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 资源,制造了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打压民间宗教活动与维权运动等一系列人权灾难,致使数千万人失去生命,国民和国家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二十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毛泽东时代的普遍贫困和绝对极权,民间财富和民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个人的经济自由和社会权利得到部分恢 复,公民社会开始生长,民间对人权和政治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执政者也在进行走向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经济改革的同时,开始了从拒绝人权到逐渐承认人权的转 变。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8年分别签署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全国人大于2004年通过修宪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今年又承诺制订和 推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但是,这些政治进步迄今为止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有法律而无法治,有宪法而无宪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现实。执政集团继续坚持 维系威权统治,排拒政治变革,由此导致官场腐败,法治难立,人权不彰,道德沦丧,社会两极分化,经济畸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到双重破坏,公民的自 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不满情绪持续高涨,特别是官民对立激化和群体事件激增,正在显示着灾难性的失控趋 势,现行体制的落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们的基本理念
当此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有必要反思百年来的现代化历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自由:自由是普世价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都是自由的具体体现。自由不昌,则无现代文明可言。

人权:人权不是国家的赐予,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享有的权利。保障人权,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和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历次政治灾难都与执政当局对人权的无视密切相关。人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

平等: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济状况、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权利平等的原则。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就是多种利益成分、不同社会集团、多元文化与信仰追求的群体,在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共同议政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

民主:最基本的涵义是主权在民和民选政府。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2)政治统治经过人民选择,(3) 公民享有真正的选举权,各级政府的主要政务官员必须通过定期的竞选产生。(4)尊重多数人的决定,同时保护少数人的基本人权。一句话,民主使政府成为"民 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公器。

宪政: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在中国,帝国皇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范围内,威权体制也日近黄昏;公民应该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祛除依赖"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识,张扬权利为本、参与为责的公民意识,实践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

三、我们的基本主张

藉此,我们本着负责任与建设性的公民精神对国家政制、公民权利与社会发展诸方面提出如下具体主张:

1、修改宪法:根据前述价值理念修改宪法,删除现行宪法中不符合主权在民原则的条文,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确立法定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原则,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政府应对纳税人负责;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分权与制衡制度,中央权力须由宪法明确界定授权,地方实行充分自治。

3、立法民主:各级立法机构由直选产生,立法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实行立法民主。

4、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设立宪法法院,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尽早撤销严重危害国家法治的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避免公器私用。

5、公器公用:实现军队国家化,军人应效忠于宪法,效忠于国家,政党组织应从军队中退出,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务员录用的党派歧视,应不分党派平等录用。

6、人权保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人权委员会,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犯人权,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传讯、审问、处罚,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7、公职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制度,落实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各级行政首长的直接选举应制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竞争选举和公民参选法定公共职务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8、城乡平等:废除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落实公民一律平等的宪法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迁徙权。

9、结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权,将现行的社团登记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开放党禁,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党行为,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确立政党活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实现政党政治正常化和法制化。

10、集会自由:和平集会、游行、示威和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应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非法干预与违宪限制。

11、言论自由:落实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学术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制订《新闻法》和《出版法》,开放报禁,废除现行《刑法》中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条款,杜绝以言治罪。

12、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与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活动不受政府干预。审查并撤销限制或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 规;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动。废除宗教团体(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必经登记始获合法地位的事先许可制度,代之以无须任何审查的备案制。

13、公民教育:取消服务于一党统治、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教育与政治考试,推广以普世价值和公民权利为本的公民教育,确立公民意识,倡导服务社会的公民美德。

14、财产保护:确立和保护私有财产权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保障创业自由,消除行政垄断;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合 法有序地展开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归属和责任者;开展新土地运动,推进土地私有化,切实保障公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5、财税改革:确立民主财政和保障纳税人的权利。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制度构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各级政府合理有效的财政分权体系;对赋税制度进行重大 改革,以降低税率、简化税制、公平税负。非经社会公共选择过程,民意机关决议,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加税、开征新税。通过产权改革,引进多元市场主体和竞争机 制,降低金融准入门槛,为发展民间金融创造条件,使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活力。

16、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国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和全人类负责;明确落实国家和各级官员必须为此承担的相应责任;发挥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18、联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参与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香港、澳门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过平等谈判与 合作互动的方式寻求海峡两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可能途径和制度设计,在民主宪政的架构下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转型正义:为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属,恢复名誉,给予国家赔偿;释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释放所有因信仰而获罪的人员;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查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厘清责任,伸张正义;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和解。

四、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和人权理事会的成员,理应为人类和平事业与人权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世界的 所有大国里,唯独中国还处在威权主义政治生态中,并由此造成连绵不断的人权灾难和社会危机,束缚了中华民族的自身发展,制约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局面 必须改变!政治民主化变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为此,我们本着勇于践行的公民精神,公布《零八宪章》。我们希望所有具有同样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极参与 到公民运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

签署人:303人
于浩成(北京,法学家)张思之(北京,律师)茅于轼(北京,经济学家)杜 光 (北京,政治学家)李 普 (北京,老记者)沙叶新(上海,剧作家)流沙河(四川,诗人)吴茂华(四川,作家)张显扬(北京,思想家)孙文广(山东,教授)鲍 彤(北京,公民)丁子霖(北京,教授)张先玲(北京,工程师)徐 珏(北京,研究员)蒋培坤(北京,教授)刘晓波(北京,作家)张祖桦(北京,宪政学者)高 瑜(北京,记者)戴 晴(北京,作家)江棋生(北京,学者)艾晓明(广东,教授)刘军宁(北京,政治学家)张旭昆(浙江,教授)徐友渔(北京,哲学家)贺卫方(北京,法学家)莫少平(北京,律师)陈子明(北京,学者)张博树(北京,政治学家)崔卫平(北京,学者)何光沪(宗教学专家)郝 建(北京,学者)沈敏骅(浙江,教授)李大同(北京,记者)栗宪庭(北京,艺术评论家)张 鸣(北京,教授)余 杰(北京,作家)余世存(北京,作家)秦 耕(海南,作家)周 舵(北京,学者 )浦志强(北京,律师)赵达功(深圳,作家)姚立法(湖北,选举专家)冯正虎(上海,学者)周 勍(北京,作家)杨恒均(广州,作家)滕 彪(北京,法学博士)蒋亶文(上海,作家)唯 色(西藏,作家)马 波(北京,作家)查建英 (北京,作家)胡发云(湖北,作家)焦国标(北京,学者)李公明(广东,教授)赵 晖(北京,评论家)李柏光(北京,法学博士)傅国涌(浙江,作家)马少方(广东,商人)张 闳(上海,教授)夏业良(北京,经济学家)冉云飞(四川,学者)廖亦武(四川,作家)王 怡(四川,学者)王晓渔(上海,学者)苏元真 (浙江,教授)强剑衷(南京,老报人)欧阳小戎(云南,诗人)刘 荻(北京,自由职业者)昝爱宗(浙江,记者)周鸿陵(北京,社会活动家)冯 刚(浙江 教授)陈 林(广州 学者)尹 贤(甘肃,诗人)周 明(浙江,教授)凌沧洲(北京,新闻人)铁 流(北京,作家)陈奉孝(山东,北大右派学生)姚 博(北京,评论家)张津郡(广东,职业经理人)李剑虹(上海,作家)张善光(湖南,人权捍卫者)李德铭(湖南,新闻工作者)刘建安(湖南,教师)王小山(北京,媒体人)范亚峰(北京,法学博士)周明初(浙江,教授)梁晓燕(北京,环保志愿者)徐 晓(北京,作家)陈 西(贵州,人权捍卫者)赵 诚(山西,学者)李元龙(贵州,自由撰稿人)申有连(贵州,人权捍卫者)蒋绥敏(北京,工程师)陆中明(陕西,学者)孟 煌(北京,画家)林福武(福建,人权捍卫者)廖双元(贵州,人权捍卫者)卢雪松(吉林,教师)郭玉闪(北京,学者)陈焕辉(福建,人权捍卫者)朱久虎(北京,律师)金光鸿(北京,律师)高超群(北京,编辑)柏 风(吉林,诗人)郑旭光(北京,学者)曾金燕 (北京 维权人士)吴玉琴(贵州,人权捍卫者)杜义龙(陕西,作家)李 海(北京,人权捍卫者)张 辉(山西,民主人士)江 山(广东,业主维权者)徐国庆(贵州,民主人士)吴 郁(贵州,民主人士)张明珍(贵州,民主人士)曾 宁(贵州,民主人士)全林志(贵州,民主人士)叶 航(浙江,教授)马云龙(河南,资深媒体人)朱健国(广东,自由撰稿人)李 铁(广东,社会活动人士)莫建刚(贵州,自由撰稿人)张耀杰(北京,学者)吴报建(浙江,律师)杨 光(广西,学者)俞梅荪(北京,法律人)行 健(北京,法律人)王光泽(北京,社会活动家)陈绍华(广东,设计师)刘逸明(湖北,自由撰稿人)吴祚来(北京,研究员)高 兟(山东,艺术家)高 强(山东,艺术家)唐荆陵(广东,律师)黎小龙(广西,维权人士)荆 楚(广西,自由撰稿人)李 彪(安徽,商人)郭 艳(广东,律师)杨世元(浙江,退休人员)杨宽兴(山东,作家)李金芳(河北,民主人士)王玉文(贵州,诗人)杨中义(安徽,工人)武辛源(河北 农民)杜和平(贵州,民主人士)冯 玲(湖北,宪政义工)张先忠(湖北,企业家)蔡敬忠(广东 农民) 王典斌(湖北,企业主)蔡金才(广东 农民)高爱国(湖北,企业主)陈湛尧(广东 农民)何文凯(湖北,企业主)吴党英(上海,维权人士)曾庆彬(广东 工人)毛海秀(上海,维权人士)庄道鹤(杭州,律师)黎雄兵(北京,律师)李任科(贵州,民主人士)左 力(河北 律师)董德筑(贵州,民主人士)陶玉平(贵州,民主人士)王俊秀(北京,IT从业者)黄晓敏(四川,维权人士)郑恩宠(上海,法律人)张君令(上海,维权人士)杨 海(陕西,学者)艾福荣(上海,维权人士)杨华仁(湖北,法律工作者)魏 勤(上海,维权人士)苏祖祥(湖北,教师)沈玉莲(上海,维权人士)关洪山(湖北,人权捍卫者)宋先科(广东,商人)汪国强(湖北,人权捍卫者)陈恩娟(上海,维权人士)李 勇(北京,媒体人)常雄发(上海,维权人士)王京龙(北京,管理学者)许正清(上海,维权人士)高军生(陕西,编辑)郑蓓蓓(上海,维权人士)王定华(湖北,律师)谈兰英(上海,维权人士)范燕琼(福建,人权捍卫者)林 辉(浙江,诗人)吴华英(福建,人权捍卫者)薛振标(浙江,民主人士)董国菁(上海,人权捍卫者)陈玉峰(湖北,法律工作者)段若飞(上海,人权捍卫者)王中陵(陕西,教师)董春华(上海,人权捍卫者)陈修琴(上海,人权捍卫者)刘正有(四川,人权捍卫者)马 萧(北京,作家)万延海(北京,公共卫生专家)沈佩兰(上海,维权人士)叶孝刚(浙江,大学退休教师)张劲松(安徽,工人)章锦发(浙江,退休人员)王丽卿(上海,维权人士)赵常青(陕西,作家)金月花(上海,维权人士)余樟法(广西,作家)陈启勇(上海,维权人士)刘贤斌(四川,民主人士)欧阳懿(四川,人权捍卫者)邓焕武(重庆,商人)贺伟华(湖南,民主人士)李东卓(湖南,IT从业者)田永德(内蒙,人权捍卫者)智效民(山西,学者)李昌玉(山东,教师)郭卫东(浙江,职员)陈 卫(四川,民主人士)王金安(湖北,企业主)察文君(上海,维权人士)侯述明(湖北,企业主)刘汉南(湖北,人权捍卫者)史若平(山东,教授)张忍祥(湖北,人权捍卫者)野 渡(广东,编辑)夏 刚(湖北,人权捍卫者)赵国良(湖南,民主人士)李智英(北京,学者)张重发(贵州,民主人士)陈永苗(北京,学者)江 婴(天津,诗人)田祖湘(贵州,民主人士)黄志佳(湖北,公务员)关业波(湖北,公务员)王望明(湖北,企业主)高新瑞(湖北,企业家)宋水泉(湖北,法律工作者)赵景洲(黑龙江,人权捍卫者)温克坚(浙江,学者)魏文英(云南,教师)陈惠娟(黑龙江,人权捍卫者)陈炎雄(湖北,教师)段春芳(上海,人权捍卫者)刘正善(云南,工程师)关 敏(湖北,大学教师)戴元龙(福建,企业主)余以为 (广东,自由撰稿人)韩祖荣(福建,企业主) 汪定亮(湖北,律师)陈青林(北京,人权捍卫者)钱世顺(广东,企业主)曾伯炎(四川,作家)马亚莲(上海,人权捍卫者)车宏年(山东,自由撰稿人)秦志刚(山东,电子工程师)宋翔峰(湖北,教师)邓复华(湖北,作家)徐 康(湖北,公务员)李建强(山东,律师)李仁兵(北京,律师)裘美丽(上海,维权人士)兰志学(北京,律师)周锦昌(浙江,退休人员)黄燕明(贵州,民主人士)刘 巍 (北京,律师)鄢烈汉(湖北,企业主)陈德富(贵州,民主人士)郭用新(湖北,医生)郭永丰(广东,中国公民监政会发起人)袁新亭 (广州,编辑)戚惠民 (浙江,民主人士)李 宇(四川,采编)谢福林(湖南,人权捍卫者)徐 光(浙江,企业主)野 火 (广东,自由撰稿人)邹 巍(浙江,维权人士)萧利彬(浙江,工程师)高海兵(浙江,民主人士)田奇庄(河北, 作家)邓太清(山西,民主人士)裴鸿信(河北,教师)徐 民(吉林,法律工作者)李喜阁(河南,维权人士)王德邦(北京,作家)冯秋盛(广东,农民)侯文豹(安徽,维权人士)唐吉田(北京,律师)刘荣超(安徽,农民)李天翔(河南,工人)崔玉振(河北,律师)许茂连(安徽,农民)翟林华(安徽,教师)陶晓霞(安徽,农民)张 望(福建,工人)黄大川(辽宁,职员)陈啸原(海南,职员)张鉴康(陕西,法律工作者)张星水(北京,律师)马纲权(北京,律师)王金祥(湖北,维权人士)王家英(湖北,企业主)鄢来云(湖北,企业主)李小明(湖北,维权人士)肖水祥(湖北,维权人士)鄢裕祥(湖北,维权人士)刘 毅(北京,画家)张正祥(云南,环保人士)
(共303人)

第二批签名人:
王军涛(美国 宪政学者)王丹 (美国 学者)胡平(美国 政论作家)蔡楚(美国 诗人 编辑)武宜三(香港五七学社)孟 浪 (香港 作家 编辑)吕京花 ( 纽约 人权工作者)高寒(纽约 政治流亡者)武文建(北京 画家)王天成(北京 宪政学者)杨青顺 (山西 煤矿工人)江淮 (河南 自由职业者)郑存柱 (洛杉矶,安徽商人,民主人士)陈明 (无锡 化学工程师)吴小苏 (民主人士)梁学以(河南 农民)周日新(长沙 自由职业 思想家)刘勇健 (南京 自由职业者)邓怡之(黑龙江,大学生)朱志军(江西,教师)史若平(济南,退休编辑)李昌玉(济南,退休教师)張三一言 (香港 時政評論者)齐墨 (德国,报人)陈树辉( 海南 公民)胡永武,(浙江,工程师。)张容公 (北京 媒体从业者)萨冲 (意大利 工程师)张再新 (北京 企业)段国栋(山西,教师)吴黎明(维权人士)黄志峰 (厦门 公民)刘子扬 (黑龙江 学生)王辉 (安徽 民间思考者)张霄(内蒙古,职员)陆如苗( 江苏省 职员)沈曙光 (芜湖 律师)郑褚(北京 记者)周拥平(北京 副教授)赵炜玮 (上海 翻译)邵江 (英国 学生 )纪晓澜 (北京 维权人士)萨冲(意大利 工程师)赵克 ( 上海 学者)李政锦 (河南 程序员)桂世垠(北京 建筑师)陈晓昶 (宁夏 民主人士)许童童(广东 社会活动者)马金龙 (吉林 维权者)张俊伦(云南 自由职业)彭璋琼 (湖南 自由职业者)胡敬 (重庆 下岗工人)慈天元(江苏 交通人士)曾节明(记者 湖南)何汝南(江苏 工人)江安童(江西 教师)李显峰(江西 记者)李雷(天津 工程师)枉成明 (四川人 推动民主实践者)张剑威(湖南 自由职业者)郝志芳(河北 职员)沈剑辉 (山东 军人)雷跃辉(江西 自由撰稿人 遭当局限制出境人员)灵歌 (山西 职员)邓怡之(黑龙江 大学生)吴敖祺 (北京 NGO人士)杨民道 (北京 公民)邢东海 (湖北 农民工)乔治(澳洲 华侨)王金龙 ( 陕西 农民)和成光 (云南 自由职业者)陆学华 (福建 自由midi音乐制作人) 吴敖祺 (北京,NGO人士)杨民道(北京 公民)李啸天 (北京 传媒从业者)华乔 (上海 摄影师)楼尚友 (宁波, 工程师)陆文(作家,江苏)陈泱潮(丹麦,政治流亡者)劉泰 (香港 民運人士)子牛(辽宁 IT从业者)穆家峪(重庆 公民力量)自愿签名。毛庆祥(浙江,民主人士)胡晓玲(浙江,民间人士)汪雪娥(浙江,民间人士)朱瑛娣(浙江,维权人士)曹贵(北京 自由职业者)幸清贤 (成都 维权人士)赵春德 (黑龙江 下岗工人)郑道义(浙江,学生)王俊臣(浙江,学生)阿丁 ( 北京 记者)盛雪(加拿大,记者、作家)姜东君 (山东,政治难民)徐文立 (流亡美国,布朗大学资深研究员)熊玉生(湖北 自由职业者)李彦修(北京,画家)赵洪轩(四川 失业者)高文谦(美国,学者)王绍利 (北京, 建筑师)王浩宇(湖南 维权人士)陈西 (贵州,人权捍卫者) 张菁 (贵州,民主人士)吴郁 (贵州,自由撰稿人)李果 (贵州,自由撰稿人)马驰 (北京 自由经理人)梁文道 (香港 評論人)牟庭萱 (重庆,诗人)权兴巍 (四川,自由职业人)林家弘(福建 诗人)bluestone, texas, 留学生(自由中国论坛民主通讯斑竹)

签名规则:
1,本宪章为开放签名。
2,请用真名或常用笔名签名,并注明所在地和职业。
3、签名格式:姓名、当前所在省份、职业。如:张XX(北京,作家)
4,签名信箱:2008xianzhang@gmail.com,2008xianzhang2008@gmail.com

2008中国互联网哈哈榜

策划/跑腿/执笔 刘兴亮

  金戈铁马,行业风云际会;羽扇纶巾,一时多少豪杰。
  弹指 一挥间,2008年就要绝尘而去。远去的诚然要远去,但留下的我们思考过吗?风云变幻的2008赛季,留下了许多值得回眸之处。“2008年 中国互联网哈哈榜”,盘点行业发展、总结企业经营、反思品牌建设……或评说、或建议、或调侃、或批评;善意是刘 兴亮的出发点;过去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思索过去,展望未来,愿能“风雨壮行色”……

哈哈榜之1:十大网络流行词

  网络这个载体在2008这个特殊的年份越发强大了,因此,网络流行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以至于,个别很火的流行词都被挤出十大了,比如“很傻很天真”。

  
1、很好很强大

流行指数:10
娱乐指数:10
综合评定:10
含义:一种讽刺的说法,意思略同字面,微带着夸张和调侃的赞叹。也可以解释为别人对此人或此事表示无语。
例句:CCTV很好很强大。
出处:某代理商在更新了[河蟹]版补丁后,就记者问解释道:[河蟹补丁,很好,很强大]。然后这个很有才的记者,直接使用了[很好,很强大]一句当作标题,作了这篇访谈。
最早出处:金瓶梅记里有一段鸳鸯戏,情到深处女方高亢“甚好,甚强巨……”详见《金瓶梅词话》万历四十五年(1617)
刘兴亮点评:自从这个词出现,原先所有的讽刺意味的词语统统花容失色。如今,很好很强大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词语是网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2、很黄很暴力

流行指数:9
娱乐指数:10
综合评定:9.5
含义:一种讽刺的说法,意思略同字面。
例句:白天很傻很天真,晚上很黄很暴力。
出处:2007年12月27日CCTV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一个名叫张殊凡的小学生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道:“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刘兴亮点评:这个词语由于同时引发人肉搜索的争议,再配合“很好很强大”,再加上字面本意,想不流行都不行。这也是形容发展了十几年的互联网的最佳词汇。

3、周老虎

流行指数:9
娱乐指数:10
综合评定:9.5
含义: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所驱动而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成为蓄意造假和欺世盗名的代名词。
出处:周 氏正龙者,秦地金州镇坪人也...正龙置彼画于深山密林中,遮淹修饰,远近数数摄之,得虎照数十副。照中虎卧于林下,双目炯炯,俨然真大虫也。归而献之县 官,官喜,以呈上官,州府台阁皆不疑,布之互联网,传告天下,厚赏正龙。网民见之,咸以为假,竟相怒骂之,有好事者遍搜天下旧年画,果得虎照原版画,多不 可数。正龙之谋遂败焉,天下皆以为耻。
刘兴亮点评:感谢2008,老虎的种类里又多一种周老虎。李鬼亦在地下怒不可言,因为从此无李鬼,只有周老虎。周老虎事件也必将成为记录网民群体力量的经典案例。

4、打酱油

流行指数:10
娱乐指数:8
综合评定:9
含义:网 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一种在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 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例句: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
出处: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很黄很暴力事件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
最早出处:来 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 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 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 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刘兴亮点评:打酱油的网民都成为网络上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正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酱油。”几亿网民齐齐打酱油,估计酱油行业会成为经济危机中唯一不受影响的行业了。

5、山寨

流行指数:9
娱乐指数:9
综合评定:9
含义: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例句:开心网火爆之后,拥有校内网的陈一舟立马推出山寨开心网。
出处:来源于山寨手机。这种手机也可以叫野手机、黑手机或高仿手机。
刘兴亮点评:山寨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文化。这种现象或文化在中国的崛起,如同任何一部中国传统武侠小说所演绎的故事那样:先是以非常规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的边缘,然后逐渐坐大,最终向正统势力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

6、囧

流行指数:9
娱乐指数:8
综合评定:8.5
含义:郁闷、悲伤、无奈等、无语等等,示意很好很强大,具体请参照字型,并去领悟。
例句:恒源祥,囧囧囧!
出处:争议很大,亦无从考证。
最早出处:《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窻囧囧。
刘兴亮点评:囧中自有囧中囧,囧囧中有囧中囧又囧。感谢伟大的互联网,让“囧”这个古老的汉字焕发生命第二春。

7、俯卧撑

流行指数:8
娱乐指数:9
综合评定:8.5
含义:一 般表述为“做俯卧撑”或“我是来做俯卧撑的”。俯卧撑已经替代了“路 过”、“飘过”之类词语,并且还有做中立、对某事不满却不愿意发表意见、对某事鄙视等等的一系列隐身含义。
出处:产 生于贵州瓮安打砸抢烧突发事件。7月1日晚,贵州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王兴正,在“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 会”上介绍了“关于李树芬溺水死亡事件的事实”:“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 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 河……”
刘兴亮点评:当你今晚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就赶快休息,来看看刘兴亮总结的《2008中国互联网哈哈榜之1:十大网络流行词》。因为,作为一个网民,多么需要多样化的娱乐。

8、雷

流行指数:9
娱乐指数:7
综合评定:8
含义: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得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对某种事物表示奇怪。
程度:根据被雷程度分为:①轻伤:脑子里轰一声;②中伤:后脑勺一阵发麻,毛孔忽然张开;③重伤:莫明的暴躁;④脑残:此脑残非彼脑残;⑤金刚不坏之身,不用戴避雷针就可以纵横各个雷文。
例句:好雷人啊,芙蓉姐姐开个唱了。
出处:“雷到”原是出自日本动漫,动漫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漫迷看到惊讶的事物时发出此类“强烈电波冲击”的言语,后经简化翻译成“被雷到”。
刘兴亮点评:等我被雷成金刚不坏之身时,再来点评。

9、叉腰肌

流行指数:6
娱乐指数:9
综合评定:7.5
含义:这个词的含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实在不行,问问身边的球迷。
例句:练了叉腰肌,嘿,还真对得起咱这张嘴!
出处:2008 年8月17日8时30分,中国女足在香河基地进行了奥运会的赛后总结。队员们都按要求进行了书面总结报告,部分队员难忍出局的命运当场痛哭,场面甚为感 人。但就在这种气氛中,最后一个发言的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却打破这种局面,指责中国女足简直就是“无斗志无能力”的反面典型队 伍,越说越气的谢亚龙提出了一个专业名词——“叉腰肌”,他指出,中国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 是“叉腰肌”,但姑娘们并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肌肉部位在哪里。
刘兴亮点评:谢主席高屋建瓴的新理论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大踏步发展,特别是对广大中国球迷和足球运动员而言,无疑是拨云见日般的福祉。保守估计,这一理论的提出将至少加快中国足球发展50年。于是,球员们纷纷感慨:自从练了叉腰肌,世界杯夺冠指日可待了。

10、范跑跑

流行指数:9
娱乐指数:5
综合评定:7
含义:表示闪人很快速的样子、很无辜的样子。
例句:看到芙蓉姐姐说喜欢刘翔,我立马范跑跑。
出处: 范跑跑原名范美忠,四川隆昌人,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丢下了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5月22日并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 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 过后的心路历程。
刘兴亮点评:这年头,有些事情是做的说不得的。范跑跑绝对没有想到,网络的传播速度比自己的逃生速度还要快。
(PS:当年在成都时,我与范美忠过从甚密,自从我跑到北京后,便于他失去了联系。知道他联系方式的朋友,请转告他,就说我还有两本书欠他呢。)

来自于: http://xlliu78.blog.sohu.com/104820842.html


把路之言 : 的确是好文章!大家欣赏欣赏~




在中国,河南人已成为假冒伪劣的歧视性代号;而曾几何时,在西方世界,中国人也成了劣质商品的象征,以至于有欧洲人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的商标。中国人在国际的形象,亦如河南人在国内的形象;我们怎么笑话河南人,外国人也怎么歧视我们。


河南人不过是所有中国人的缩影。我们都是河南人。


河 南人是从来如此的吗?哲学家冯友兰是河南唐河人,按他的说法,先秦古书凡说到老实人或傻子的故事,总喜欢以“宋人”为代表,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之类;春秋时代的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可见河南人自古就以老实著称。在河南同乡会的场合,冯友兰也时常勉励河南学生要保持他们忠厚的固有品格。


——我们姑且暂时接受冯友兰的证明。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自古以来都老实的河南人,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这么不老实了呢?


中 国人又如何?近人陈季同在《吾国》中指出,在近代以前,中国商人阶层已形成一种深厚的商业道德传统,就连西方人也多称道中国人“在商业交易中带来了一种绝 对诚信的风气”、“一直遵循着最严格的诚信原则”,甚至认为“中国商人比其他地方的商人可信,甚至比我们的商人可信”;有位英国人还说:“那些曾经与中国 人做过大笔生意的商人告诉我,与他们签订的书面协议没有什么用处,口头约定就足够了。在几年中,一文钱也不会少,尽管他们做了几百万两银子的生意。”陈存 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提到:“从前上海人的商业道德和往来信用极高,没有什么商业诈欺的事情……还有一种商业习惯,大家交易全凭信用,不签署什么契 约,来来往往,只凭一句话,说出的话,也不需要第三者证明,绝对不会耍赖。这种作风由来已久,连当时外国人和上海人做交易,不论多大数目,也相信中国人 ‘一言为定’的商业道德。”陈存仁的回忆,正可与陈季同的引述相印证。


于是,我们不免会产生同样的疑惑:那么坚守诚信的中国人,不到一百年间,为什么竟沦为西方人眼中的专业造假者形象?


小到老实的河南人,大到诚信的中国人,都这样彻底地走向了反面。这表明:形势比人强,当下的环境因素比长远的传统因素更重要,硬性的制度因素比软性的文化因素更关键。由此意义而言,秦晖先生“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的说法,确是一个精辟的概括。


所谓国民性,或者说社会风气,并不总是保守不变,甚至有时是相当投机善变的。大概说来,社会风气的向下堕落是最容易的,而若要长期维持一种良性的社会风气于不堕,则是非常困难的;至于向上改良一种社会风气,当然就难上加难了——可也并非绝无可能。


在 近代西方工业化的过程中,后进的德国人也曾是欧洲的“中国人”。他们凭借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价廉而物不美的商品,在1876年费城的世界博览会上,德国产 品被总结为一句话:“价格便宜而质量低劣”(billig und schlecht)。此后,德国工业界痛下决心,展开声势浩大的提高质量运动,历经几十年,终于使“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由劣质产品的标志,一跃而为优质产品的标志。


有朝一日,“中国制造”也能像“德国制造”那样乌鸡变凤凰吗?
本文来源:南方网 作者:顾思齐



来自于http://vip.bokee.com/20070831374858.html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
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
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大家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大家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

来自 http://www.nextcool.cn/article.asp?id=29

把路 : 挺有意思的! 我身为外国人,虽然感觉不到深意,但可以感到中国社会的变化哦~

高校债务排行榜

最近,关于吉林大学自曝债务危机一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各大媒体更是争相报道,这给了身陷债务漩涡的吉大致命的一击。

据不完全 统计,我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25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关人士指出,沉重的贷款压力,已使很多高校举步维艰,部分高校将 因为债务问题而面临破产。然而,部分高校并没有放慢贷款的步伐。据笔者了解,不少高校领导并不为此揪心,认为高校并非大家所议论的那般面临贷款危机。对吉 大欠下30多亿的巨额债务,外界的担心胜于吉大的教职工。更有吉大的教师职工表示“政府应该为吉大买单”,他们的理由是,吉大是国家的。一位吉大地学部的 职工干脆说:“这些前当初借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还。”
针对高校的债务究竟该如何解决,政府是否应该为学校埋单这一问题,在点评老师网(pinglaoshi.com)上,大学生们对负债最多的十大高校进行了排行。

1,债务老大——吉林大学(欠债30亿)
吉 大在国家“大学要做大做强”的倡导下,2000年6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组建为新 吉林大学。2004年8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也加入吉林大学。自此,在“做大做强”的旗帜下,从校园征地到人员安排,从基础建设到校际联系,吉大 开始进入了大举借贷期。处在基建高峰期的吉大,一直在银行和砖瓦之间奔波,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分行贷款15亿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0亿。身陷债务漩涡 的吉大最终还是自曝债务,把自己推到了风暴中心。
吉林大学实际上已经破产,即使把学校的全部资产全部抵押出去,也抵不了三十亿巨债,虽说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可能会找到一些好的弥补措施,但是积债太深,难有回天之力。


 2,广东工业大学(欠债23亿)
坐 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的广东工业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光校区(包括:大学城、及东风路、龙洞、沙河、番禺、五山)就有五个。该校曾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在2007年成为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不过,现在它们遇到了一件头疼事,如何按期归还高达23亿元的贷款。根据该校的还款预算,这些贷款要还30到 5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只有8到15年。2002年,该校提出招收公办新机制学生,也即高收费学生,增加收入用以还贷。但是2004年,这种做法被教育部 叫停。 看来,广东工业大学将面临着破产了。
 
3,郑州大学(欠债21亿)
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 科大学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为了提高办学规模,该校2002年又投资19.7亿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484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的 新校区。为了接送住在老校区的教职员工上下班,学校每天要发40多次班车,仅此一项每年增加的开支就有上百万元,殊不知,自己还欠了20多亿的债。没有 钱,目前郑州大学学校礼堂、中心体育馆、音乐厅、交流中心楼等项目暂时搁置下来了。
   “校长都睡不着觉,一睁眼就是钱压着,喘不了气”,曾在河南省政府工作的蒋晔说,这还是有责任感的校长,一个校长干脆跟记者说:“管他的,等着政府将来冲销吧!”

4,南昌大学(欠债20亿)
南 昌大学是1993年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将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立的,学校现有青山湖、东湖、前湖三个主校区,占地5863亩。曾任该校副校 长,也是该校新校区建设的总指挥——邵鸿说,南昌大学现负债20亿元,每年利息就要1.1亿元,全校收入不到3亿元,每年仅够付息,采取用新贷款偿还旧贷 款的办法维持债务。当地政府为了让学校还贷,出台政策,允许学校对在新校区上课的学生加收50%的学费。学校把2.5万名本科生都转移到新校区,然而高学 费同时带来一个另一个后果,学生负担过重,交不起学费,学校每年有3000多万元学费无法收回。

5,广州大学(欠债20亿)
广 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 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其中大学城新校园建设总投入20.6亿元,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 公寓等。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5亿元。但该校校长对20亿的债务问题并不是很在意,很有可能是想推给政府。

6,中山大学(欠债12亿)
谁 也想不到有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的中山大学现在居然负债12亿了。前不久,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高校适当有些债务,社会各界也不要太大惊小怪。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认为:“政府允许高校花未来钱,而且实行政府贴息政策,成为高校贷款的强有力后 盾。”

7,华南理工大学(欠债10亿)
华南理工大学为社会确实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骄傲,希望该校在实施“开放活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的同时,尽快把十亿元的债务还了,免得让债务成为师生心中的痛,阻止了学校的发展。

8,南京中医药大学(欠债9亿)
详 知内情的一些教职工反映,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除欠银行7亿多元贷款外,还欠施工方等相关方面2亿元。该校宣传部部长夏登杰透露,学校每年学费收入为1亿元 左右,政府年拨款6000多万元;而支付1000多教职工工资奖金一年就要近亿元,再加上其他教学、科研和行政开支,学校只能承受贷款的年利息,无力偿还 本金。负责实验室的朱荃教授,已3年未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经费了。“这与学校巨大的贷款压力有关。”朱荃说。该校众多教师们也感觉到类似压力。一个不 愿具名的教授介绍,学校已连续3个月冻结财务报销,并暂停了教师对外交流和科研项目经费。在学校债务累累的条件下,该校近期还发布了唐仲英科技楼监理单位 招标的公告。

9,江苏大学(欠债9亿)
江苏大学是江苏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位于镇江市。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1999年11月并入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因为四校合一,江大迎来了史上最大的投资工程,资金需求高达20亿。
    江大并没有陷入“高校债”的漩涡,是因为实施了债务重组,把有升值空间的老校区土地腾出来用于商业开发,土地出让资金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但目前还欠9亿元的债务。

10,南京财经大学 (欠债8亿)
初 步调查显示,江苏省的高校建设投资规模从过去的十几亿一下子上升到了每年八九十个亿,仅次于全省交通建设,排名第二。该省审计厅透露的部分高校欠债信息: 南京财经大学贷款规模达8亿元左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不显眼的学校的固定资产竟有20亿元。花了上亿的钱建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粮食经济研究所、南 京都市圈发展研究中心等2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却培养不出人才。看你怎么还清8亿元的贷款,到时候还不了,你们就等着“下课”吧!哼!

http://xinshuizhang.googlepages.com/%E4%B8%AD%E5%9B%BD%E9%AB%98%E6%A0%A1
중국어를 하시는 분은 알아서 보시고, 못하시는 분들에게는 쓸모가 없다는...간략히만 설명을 하면, 중국 북경의 괜찮은 식당 명부랍니다.


北京30家著名西餐厅

ID        名称        特色        地址        邮编        电话
1         马克西姆餐厅         豪华正宗法式大菜         崇文门西大街2号崇文门饭店二楼         100062         65121992
2         美尼姆斯餐厅         中档法国风味菜肴         崇文门西大街2号         100062         65122711
3         莫斯科餐厅         正宗俄式西餐         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         100044         68316677-4334
4         韩国高丽亚餐厅         正宗韩国风味         恒基商城地下二层         100005         65182324
5         泰姬楼印度餐厅         印度风味         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际贸易中心西楼一层         100004         65055866
6         昌泰苑泰式餐厅         泰国风味         丰台区方庄路东8号         100078         67601900
7         亚洲之星新马印餐厅         东南亚风味         朝阳东三环北路26号         100026         65825306
8         大和屋日本料理         日本风味         海淀区海淀路甲16号中关村酒店一层         100084         62565577-2119
9         月山居酒屋         日本风味         朝阳区三元里北小街8号         100027         64608094
10         西村日本餐厅         日本风味         海淀区紫竹院路29号香格里拉二层         100081         68412211-2719
11         割烹白云日本料理店         日本风味         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7号         100009         64034003
12         大笨象西餐厅         正宗俄式大菜         朝阳区日坛北路17号         100020         65024013
13         味美佳印度餐厅         印度风味         朝阳区雅宝路8号亚太大厦内         100020         65139988-20188/20203
14         德川家日本料理         日本风味         海淀区白石桥路甲27号         100081         68428661 68428656
15         贝加尔俄式西餐厅         俄式大菜         朝阳区东直门北中街2号         100007         64052380
16         巴西烤肉店         巴西风味         复兴门内大街46号         100031         66056957 66081328
17         大地西餐厅         俄式风味         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4号         100034         66020738
18         北欧扒房         北欧风味         朝阳区北三环东路皇家大饭店内         100028         64663388-3430
19         亚马逊西餐厅         意大利风味         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         100027         64600726
20         罗马餐厅         意大利风味         东城区王府饭店一层         100006         65128899-7492
21         金马特土耳其餐厅         土耳其烧烤         西城区民族饭店首层         100031         66014466-1856
22         波洛尼亚餐厅         意大利风味         东城区前门东街3号首都大酒店20层         100006         65129988-3688
23         建中西餐厅         法国风味         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5号建国饭店         100020         65002233-8039
24         鹅和鸭西餐厅         英国风味         朝阳区朝阳公园西路碧湖居南路1号         100020         65381691
25         秋石西餐厅         俄式为主         东城区金鱼胡同3号         100004         65128833-5585
26         萨拉伯尔酒家         朝鲜风味         亮马河大厦裙楼2层         100004         65906688-5118
27         泰国餐厅         泰国风味         朝阳区蒋台路丽都假日饭店内         100016         64376688-2899
28         路易斯安娜餐厅         美国风味         东三环北路1号希尔顿大酒店         100027         64662288-7420
29         德国餐厅         德国风味         王府井金鱼胡同8号王府井饭店地下二层         100006         65128899-7410
30         德克萨斯扒房         美国、墨西哥风味         朝阳区机场辅路假日饭店一层         100004         64376688-1849


继续

川菜

蜀王火锅 朝阳区霄云路15号京信大厦往东 64605521 (毛肚火锅, 鸳鸯火锅, 酸菜鱼火锅, 系列滋补火锅, 鱼头火锅)

谭鱼头 航天桥 68454481 东直门 64018807

李老爹鱼头火锅 双井店 67709604 亚运村店 64896611 中关村店 62522745

竹楼重庆火锅.水煮鱼   朝阳区华堂商场向东1200米 85753488 (石烹牛柳)

三哥鱼头 (白汤) 建国门外建华南路12号

银豪老川菜 西四北大街路西101号 66181945 (水煮野生鲇鱼, 泼辣大河虾)

豆花饭庄 北京市广渠门外大街 (酸菜系列, 重庆泡椒系列~啤酒鸭, 豆腐系列, 纯正重庆菜系列, 重庆香辣系列, 煲仔系列, 素菜蛋类, 汤类~天麻炖家鸡,酸菜炖水鸭, 还有谭家菜和粤菜)

沸腾鱼乡 (水煮鱼) 朝阳区工体北路1号 64174988 / 64153764

周鲶鱼山庄 (四川老字号) 西四环定慧寺桥西侧阜石路 68170344 / 68078007 航天桥西行过四环400米路北 (水煮鲶鱼, 麻辣鲶鱼, 大蒜烧鲶鱼, 滋补鲶鱼头)

三峰川菜酒家 (商务宴请) 亚运村安慧桥向北第三个红绿灯向西路南 (太子护宝, 串烧裙力, 三峰泡椒龙虾, 川式霸王蟹, 川式红烧大鲍翅, 白玉肉蟹)

龙溪镇辣螃蟹火锅店 东三环北路16号(顺峰北)上海大都会院内 (选料为大肉蟹, 膏蟹, 花只蟹; 重庆特有的老荫茶~可以解辣,去腻,降火; 重庆老火锅~纯正的牛油火锅)

渝乡人家 朝外联合大厦五层(第四家分店) (水笋红汤鸡丝,竹笆豆豉酥鱼, 鱼香辣子鸭舌)

辣婆婆 (水煮鱼,香辣蟹)
农展馆店(朝阳区农展馆路16号大都会2楼)65006262 长虹桥北200米路东顺峰酒楼旁
亚运村店(朝阳区安苑北里2号楼) 64932206 安慧桥往东100米路南

“蜀国演义”酒楼 北京西三环六里桥北里甲三号

俏江南
阳光广场店 亚运村安立路68号阳光广场首层东侧门 64951201 (主营川菜和谭家菜: 光头纸包蟹, 石烹豆花, 回锅桂花鱼, 江石滚肥牛)
国贸中心店 国贸中心大厦西楼2层L220 65050809/65052288-80220
万泰北海大厦店 港澳中心酒店南侧万泰北海大厦2层 85282331/0
恒基中心店 恒基中心商场首层西南 65187603/4
嘉里中心店 嘉里中心商场B1层北侧 85299458/9
盈科中心店 盈科中心太平洋百货三层兆龙饭店西侧 65393502/3
融科中心店 融科资讯中心A座北侧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 82861698/9

金山城重庆菜 万庄芳城园三区博联美食街 67686365/67636369 海淀区双安商场旁边
朝阳区建国路99号中服大厦2层 65811598 / 65816688—2131

重庆“三只耳”火锅连锁店 东三环双井桥西300米路北 67709604 (三只耳冷锅鱼) (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9号)

巴国布衣
青年宫店 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68号 66152230
方庄店 南三环东铁营桥西北角南方证券大厦 67678666
精品店 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89-3号平安大厦 64008888

北京下里巴人重庆大酒楼 西城区西外大街141号 88370660

红京鱼水煮鱼
朝阳区北三环路远方饭店B楼一层 64222329
分店:朝阳区重庆饭店南侧50米 64204776
朝阳区远方饭店对面院内 6427335--2127

渝信川菜
朝阳区工体北路幸福一村西里甲5号 64158168
分店:建国门外大街24号 65156588
朝阳区惠新南里2号院市长之家 64976277
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8号 64269368
东城区宽街西扬威胡同 64056398
朝阳区惠新西里38号楼 64939976
东城区长安大戏院内 65171012

金鱼盆水煮鱼 朝阳区幸福村中路4巷甲2号 64158099

蜀味浓 海淀区苏州街29号,八一中学东门侧 62548031

川佛餐厅 东城区新中街红一楼东 64169575

老房子(新派川菜) 潘家园桥东100米路南 67305999

继续

宅门菜,京菜

百年谭府 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88号 66183162 / 66181648
府膳 朝阳区东三环路国贸桥下向东北100米光华饭店二层 65811289 / 65819966—3033

玉馔堂食府 东城区青年湖东门湖边 (要提前定菜) 64261867

世纪春大酒楼 丰台区方庄芳城园15号楼 67606235

北平楼 北太平庄路甲1号 62023871

北京宫正味大酒楼 东城区大雅宝路胡同1号 65272672

古井食楼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7号 65598780

仿膳饭庄 东城区总布胡同12号 65233553


民间江湖菜

天津陈傻子包子 朝阳和平东街北口天津宾馆二层 64271616转201/206

老北京烤肉苑 马甸桥南200米路东 62077616 (芝麻鸭串, 香酥羊腿, 白水羊腱子, 糖卷果, 三不沾)

烤肉宛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102号 66031700

烤肉季 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前海东沿14号 64042557

卤煮火烧小肠陈 永外西革新里110号 67232902

外管斜街甲45号 64260208

金生隆爆肚 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 65279051

天津百饺园北京店 西单新文化街

“醉江南”砂锅城 工体北路幸福村中路的东口 64175177

刘家锅酒楼 北京东城区南河沿大街19号贵宾楼往北300米 65241487 (不二砂锅鱼)

北京市西城区裕民中路12号北三环宾馆首层安华桥往西200米 82078488

玛吉阿米风情吧(西藏) 建国门外秀水南街甲11号(酒吧街)2层 (奶茶,酸奶酒,青稞鲜酿,藏式烤天然蘑菇,巴拉巴泥,草原生烤羊排,甜食~卓玛哲斯、推、玛生)65069616

格萨尔藏风情吧 亮马桥路14号 64361167


继续

小吃

福家楼 平安大街十条桥向西 84037831

宏状元什粥店 海淀区车道沟8号 68433483

老北京炸酱面大王 崇文门外大街29号 67056705

隆福寺白魁老号 东四北大街隆福寺 64060668

南来顺 宣武区南菜园街12号 63547846

锦馨豆汁儿 广渠门内大街193号 67123690

北平楼 北太平庄甲1号 62023871

三元奶酪 鼓楼西大街75号 64045361 转 3015

古井食府 王府井大街277号 65598780


素食

功德林 (经营佛家净素) 崇文区前门南大街158号 65112542 /67020867

荷塘月色 朝阳区柳芳南里12号楼 64653299 / 64663114

绿色天食餐厅 东城区灯市口大街57号 65242476 / 65242349

天厨妙香 北四环惠新东桥桥北,育慧西里小区 64892248

百合素食 蓟门饭店主楼南侧 62025284

静心莲素食餐厅 农展南里10号中国文联院内 65923627

静思素食坊 东城区大佛寺东街甲18号 64008941

千荷乡素食 北方交大南门高粱斜街甲30号 62255792

周口坊布衣山珍火锅 中华民族园西门 82082020

咖喱姐姐素食屋 朝阳区枣营北里6号 65006607


野味

天富村杂粮食府 阜成门西“天意”斜对面 (湘竹鱼, 香烧琵琶鸭, 菜团子, 荞面)

九龙花园饭店 朝阳区东路,双井桥往东600米路南 67718200 (民间瓦罐煨汤)

北京蒙古人美食村 东长安街妇女活动中心东侧建国门内大街15号 (红扒牛蹄) 65229482

“了然居”火锅城 南河沿大街5号

三川野味 海淀区西四环五孔桥五路火车桥头西50米 (三川老汤, 龙虎斗, 瓦罐炖山鸡, 三川老酒)

良田鸡酒家 海淀区复兴路沙窝路口南拐80米路西

味之缘来一锅野味鲜 阜成门以西,新拓宽的三里河东路上

展览路南口南100米路西 (香酥炸鹌鹑, 雀巢野鸡胗, 美极鸭下巴, 爆炒野味, 杏仁炝蕨菜, 金钩黄瓜香, 玉米炝野龙尖, 葱油刺嫩芽, 玉米野菜菜团子)

锅锅香 (小汤山特种蔬菜)京津塘高速公路大羊坊出口,往西第二个红绿灯左拐100米路西


日式料理

*出云(重点推荐) 朝阳区呼家楼向军北里6号 65915381 (海胆50元一盒)

明阁 (商务人员会谈宴请) 东三环长虹桥南100米路东 65063640

天下一 新源南路西口12号京城大厦西侧50米 64626638

松子 朝阳区白家庄新马印餐厅北侧 65825208 (新鲜刺身料理)

三四郎
朝阳区呼家楼团结湖公园西门北侧 65069625
亚运村北辰高尔夫球场北侧(分店)
光华路汉威大厦正对面(分店) (煎牛外脊肉, 铁板西冷牛排, 烤鳗鱼)

江户川 (烤鳗鱼) 朝阳区西坝河东里80楼底商6号 (国贸中心三环路对面) 64671516

*花神 (重点推荐) 新源西里中街8号 84510433

道乐 亚运村汇园公寓N座P座首层 64910819 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通泰大厦C段一层

梅之木 朝阳区华威北里43号 67786669
老面亭小华日本料理 朝阳区呼家楼北街36号 65067021

松阪屋 东城区雅宝路12号 65022303

松竹梅日本菜馆 海淀区万泉河路111—3号 62624175

伊势原日式料理 (炒饭) 65676685

八重樱 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首层 65389127 (铁板烧日本神户牛肉, 炸天妇罗, 烤鳗鱼等)

炉端烧 金都假日饭店(四星级) (鸡皮串, 秋刀鱼, 牛舌串, 神户海鲜汤)


继续

意大利菜

国际俱乐部丹尼艾丽意大利餐厅 北京建国门外大街21号 64606688

亚德里亚意式餐厅
1号店,朝阳区小亮马桥路凯宾斯基饭店对面 64600896
2号店,东大桥路乙14号 65006186

文荟西餐厅 Cafe Renaissance 朝阳区呼家楼京广新世界饭店七层 65978888-2513


美味牛排店

Outback (澳拜克)牛排连锁店 工体北门, 北京饭店, (亚运村, 中关村) (洋葱花,烤乳猪排,恺撒沙拉,龙虾尾,维多利亚菲力牛排,Bib-Eye steak肋眼牛排)

Chalet(莎蕾)西餐厅 三里屯北小街 (就餐前点一份沙拉或汤开胃, 法式牛排3~5成熟, 餐后甜点)

藏酷LOFT酒吧 朝阳区工体北路4号院内 (意大利进口红酒)

德克萨斯扒房 丽都假日酒店 (美式自选, 西冷牛排, 牛柳扒,西部牛仔风格)

路易斯安娜美式餐厅 希尔顿饭店 (美酒+牛排, 乡村爵士风格)


粤菜

南岛渔村 朝阳区工体西路6号 65521433

东方渔港 东直门内大街216号(簋街) 64021818
北京广州大厦(广式早茶) 西单中友大厦以北

濠江春鲍翅海鲜酒楼 东三环团结湖西门往北路口右转 65901616

金鼎轩 东城区和平里西街77号(地坛南门) 64296888 / 64299888

新东方渔人码头海鲜酒家 王府井丽苑公寓一层,台湾饭店对面,王府饭店西侧 (港式,日式,大连三地风格海鲜) (鲍参翅肚, 日本料理, 潮粤美食, 大连特色, 御膳炖品上百种佳肴)

金世纪大酒店金谷园中餐厅 朝阳区东三环南路一号(双井路口西南角) (三文鱼刺身20元/例, 鲈鱼25元/斤, 甲鱼58元/斤)

鼎天家常菜 (冬瓜特色菜) 66078277

泓盛花园 (冬瓜,早茶,海鲜,基围虾免费,各种贝类18元/斤起) 62004880


湘菜,鄂菜(5)

影艺食苑 王府井大街50号,天伦饭店地下一层 65138888—8220/8040 (孜然寸骨, 干锅鸡, 剁椒鱼头, 一罐香, 毛氏红烧肉, “酥不腻”烤鸭)

湘鄂情饮食集团 朝阳区安外小关安苑路15号 64979393
航天桥向西定慧寺甲2号 88135388 (湖北武昌鱼, 湖南啤酒肥肠, 飘香竹夹蛇, 燕窝烩鱼翅)

“小蓝鲸”大钟店 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6号 62140808 大钟寺家具广场对面 (生酿凉瓜, 翠堂滑豆腐, 自产啤酒)

九头鸟 阜成门外天意市场对面第七家分店 (竹筒排骨,黄豆炖猪蹄,莲藕炖排骨,湖北煨鸡汤,清蒸武昌鱼,红烧鲤鱼,鼓汁武昌鱼,干烧桂鱼,三鲜豆皮,麻仁山药球,水晶土豚鱼,楚乡香辣鱼,春笋爆田螺,滋补酱蹄花,老干妈肠头)

华天马凯餐厅 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3号 64044889 (酸辣鱿鱼片, 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系列)

▲1980▲



★本年焦点:偶像时代来临



①穿白色紧身衣的男子:上海芭蕾舞学校到湖南演出时,当地观众对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仅次于完全裸体。落幕时,一个很生气的干部打破了静默。他突然喊到:“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②西服出租:英国《卫报》1980年4月14日报道,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块牌子,写着:“这里出租西服”,这迎合了人们喜欢穿外国衣服照相的爱好。橱窗还陈列着一些白色结婚纱照,但是,有一张照片旁边贴了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口号:“为了革命,只生一个孩子!”



③麦克·哈里斯旋风:电影《佐罗》的观众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人次。但这一年最火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据说当时某单位 评选先进典型,有的选票上竟填写了“迈克·哈里斯”的大名。他的“麦克镜”可以写入未来的中国服饰史;游泳池里多了一种泳姿麦克式。这部电视剧还使一项健 身运动风靡全国,那就是飞盘。



④新《婚姻法》和独生子女政策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终于认识到“爱情是婚姻的灵魂”。

⑤“下馆子”、“改善伙食”由偶尔变平常。

文革后的第一代青年偶像在这一年诞生,他们是:邓丽君、刘文正、罗大佑。“歌星”一词替换了“歌唱家”和“唱歌的”。

邓丽君是所有人的梦中情人,对那些听惯了口号式歌曲的男女老少来说,邓丽君那情意缠绵、柔情万缕的歌声,让人情不自禁地“蠢蠢欲动”。刘文正和罗大佑带来了长达10年流行期的校园歌曲,罗大佑更被奉为“音乐教父”。

《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随着胡适的暮年漂泊到台湾,然后又随着刘文正手中的吉他再一次流行内地。早恋的男生几乎都会唱“我从山 中来,带着兰花草”,而听到的女生则会心有灵犀地宛然一笑。罗大佑1979年创作的《童年》举国传唱,紧跟着是《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你的 样子》、《滚滚红尘》、《明天会更好》等,罗大佑至今谱写了150多首经典流行歌曲。

▲1981▲



①女排夺冠:时隔22年后,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写就五连冠的光荣,女排姑娘成为大众偶像。



②侦探小说: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刑警队长》在上海出版,首印20万部册,很快销售一空。

③文明礼貌:美联社1981年1月1日电,中国曾自诩为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如今报章却要教人说最基本礼仪之语,例如“请”、“多谢”、 “对不起”。有个中国人说,过去的店员对顾客都会有礼貌地问:“您要买点什么呢?”现在则改说:“你要什么?不许挑,不要就算了。”尤其是北京人,服务态 度之恶劣到了举国尽知的地步。



⑤好人和坏人并不见得泾渭分明这是《加里森敢死队》的功劳。由流氓和罪犯组成的特工队在打击德国鬼子的任务中,显示了一种西方生活方式的魅力,成了叛逆的教材。



⑥剃光头和学武风:《少林寺》,有人看了5遍,甚至18遍。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孩子不在少数;男孩子都梦想成为武僧。

⑦美容升级:资生堂来到北京。德国威娜公司提供的洗发水威娜宝是首个国外日用品品牌。



女的温柔漂亮、男的英俊潇洒,除了哭哭啼啼地谈恋爱以外什么都不干。女孩子通常出口成章,男孩子总有一个富商老爸。双方因贫富悬殊而本能地相互敌 视,进而在情感上互相折磨。女孩子通常人穷志不短,男孩子则甘心为了恋人抛弃万贯家业。最终,富商老爸被他们的纯真爱情所打动,灰姑娘终于休成正果,嫁入 豪门。

第一批接触琼瑶的,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有人回忆起刚看琼瑶电影的感觉说:"恍恍忽忽,不知身在何处,第一次知道,原来恋爱可以这样谈!"

但到了1981年,《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这些耳熟能详的"白痴"故事,才正式征服神州大地的痴心男女;林青 霞、吕秀菱(女孩纷纷效仿她们的中分长披肩直发)、秦汉、秦祥林等偶像席卷了内地。“像琼瑶小说里出来的姑娘”成了新“大众情人”。18年后琼瑶卷土重 来,《还珠》系列再次风靡神州。琼瑶是惟一能“毒害”3代青少年的华人女作家。

★本年焦点:我们都“下海”吧

①健美操:日本《读卖新闻》1984年11月2日报道,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变得苗条美丽?在邻邦中国,出现了健美操热。健美操的独特之处是,把太极拳和现代舞蹈融合起来。在西欧风格的广播体操中,吸取了“踢腿”和“出拳”这些中国武术动作。



②《我的中国心》:当年春节晚会推出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红遍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之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

③涉外饭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4年6月6日报道,耸立在北京市郊的长城饭店是一座富丽堂皇的20层高楼。乍看上去,它好像与周围的 环境不大协调。长城饭店是令人瞠目的暴发户生活方式的象征,是西方物质主义时尚的一个实例。一位来访的朋友一边在前厅品尝林茨果子牛油蛋糕,一边说道: “在这里,只有窗外的尘土是中国货。”



④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儿:中央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数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要公开名字。

⑤西式快餐:合众国际社1984年2月19日电,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开张,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除了汉堡包之外,还出售热狗、油炸食品、炸鸡、冰淇淋卷、煎薄饼和份饭。

⑥街上流行红裙子:《红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尚。



⑦录像厅: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于这里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片。

新中国成立后共有3次下海经商浪潮,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7年和1993年。1984年那一拨,多数是靠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倒腾紧 缺商品,甚至包括部分靠辛勤劳作先“富”起来的人群,也就是银行账户上存有十几二十万的人群,俗称“食利阶层”,他们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 羡慕的对象。

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最后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的”,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不过,1984年的经商潮灰色经济特点巨浓,最终被国家整顿下去。当时的“大款”,按现在的标准,不过是一个中下水平的工薪 阶层。

▲1985▲



★本年焦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①西方流行乐队首次在中国演出:英国“威猛”乐团在北京、广州的演出轰动一时。北京的门票是5块钱,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礼拜的工资。黄牛票卖到25元/张。

②彩电村:美联社1985年2月17日电,在中国,目前有一个象征富裕的新词,那就是“彩电村”。这种村庄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黑白 电视已经过时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彩电村”在北京郊区的平谷县。据中国政府统计,中国目前有4000万台电视机,而10年前只有20万台。

③高尔夫球合法化:长期以来被视为资产阶级娱乐活动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被正式承认为体育比赛项目。

④中国模特儿首次登上法国T型台:《法国费加罗报》1985年7月27日报道,中国模特儿来巴黎为皮尔o卡丹作表演。这是中国模特儿第一次被允许 出国。5月,这8位中国姑娘同其他25名男女一起在工人体育馆激起了阵阵掌声。那是皮尔o卡丹在中国举办的第4次时装表演。1.5万名热情的观众欣赏了这 位高级时装设计师1985-1986年度的最新样品。但是,胸肩过于袒露、紧身裙大腿部分开衩太高......这些东西在看台上引起惊讶和反感。



⑤《上海滩》: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开播。从一个学生到黑道枭雄的演变突破了内地作品的题材禁忌,而江湖、爱恨、快意恩仇的主题至今仍未过时。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倾倒无数少女。

⑥第一次“性学热”:阮芳赋的《性知识手册》和吴阶平的《性医学》出版。“陈世美”和“第三者插足”,变成“婚外恋”,接着“情人”说法出现; “上床”,变成“性生活”,然后又变成“做爱”。官方使用的“色情淫秽录像”一词,被叫做“毛片儿”。北京处级以上的作家抢购洁本《金瓶梅》,只印 1000套,删去了19610字。

痛诉文革悲惨命运的“伤痕文学”流行一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谈到了性压抑的问题,一个因右派而入狱,另一个因作风问题被劳改。两个人在劳动的麦田里避开看守做了半个小时的夫妻,再见面时已是8年之后。

文章的后半部分很像王朔的《过把瘾就死》,都是讲两个人从相爱到分手的无奈和彼此伤害。不同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有大量描写偷窥、做爱和 通奸的情节小说。在当时,这部小说引起的反响不逊于《洛丽塔》对西方世界的冲击。但是,与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不同,张贤亮只是把性当作一种文化 的、生命的思考对象,书中的性描写无论怎样惊世骇俗,但都具有理性和美学情致,紧扣人物的个性和命运。在他的作品中,性是一种道德,负载着沉甸甸的内涵, 而不是小说情节的调剂物。

▲1986▲



★本年焦点:崔健和中国摇滚崛起



①朦胧诗创造并统治这一时代的有3个人:北岛、顾城和舒婷。

②“海陆(落)空成为”婚姻的基础:“海”指海外关系;“陆(落)”指文革期间被没收的财产落实政策后被退回来;“空”指有一个现成的单元房子能 够马上搬进去住。婚姻往往要问“有多少条腿”,也就是有多少件家具。农村结婚讲究4大件:自行车、手表、风扇和缝纫机。城市结婚要求“四个现代化”:电视 机、洗衣机、立体声和电冰箱。结婚的平均开销是3500元,这笔钱由男方及其父母筹措。因彩礼数额不够,父子吵架、新娘不出门、新郎被嘲骂的事情时有发 生。

③奔驰开进中国: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④比基尼: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在深圳举行,比基尼女孩在台上的竞技,遭到一通口诛笔伐。

⑤到处都是桌球连路边小吃店或小修车场都放置桌球供顾客娱乐。逃学去玩桌球的孩子增多。

《信天游》引爆了“西北风”,寥寥数首名作成了“全国粮票”;以齐秦、苏芮为开端,港台艺人大举登陆,原人原唱原作,使大陆歌坛“翻唱歌曲”宣告 灭亡。这时,一个穿着黄军装、挽着裤腿、其貌不扬的家伙用沙哑的嗓音喊出了一代人的心声:对自由的渴望、对传统的叛逆、对激情的追求。

王朔说过:“我第一次听《一块红布》都快哭了。写得透!当时我感觉我们千言万语写的都不如他这三言两语的词儿。”有这感觉的决不只朔爷一个人。崔健的声音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怀疑:“为何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地爱上了他的音乐。

世界一天天在变,变得我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那时,崔健的歌是我们唯一相信的东西,他的爱情让我们温暖,他的愤怒是我们的不平,他的晦涩令我们 拘谨,他的温柔是我们的声音。《一无所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心态。从那以后,歌坛分化了,娱乐方式也多元化了,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人民掌握了自主进入娱乐 圈的权力。

▲1987▲



★本年焦点:费翔铸就第一批追星族

①艾滋病恐怖症:共同社1987年8月31日电,在饭店服务员、导游人员等涉外旅游工作人员中,艾滋病恐怖症正在扩大,卫生部门正在竭尽全力普及 正确的艾滋病知识。饭店服务员最讨厌的工作是打扫外国人房间。他们说:“要是染上艾滋病怎么办。”有的导游极力回避和外国人握手。



②霹雳舞:美国电影《霹雳舞》上映后,“太空步”开始席卷内地,是当时最酷的舞蹈。有些人在大街上跳舞,引得观者如云,堵塞交通。年轻人烫爆炸头。

③彩票:福利彩票发行,1994年,又发行了体育彩票。到了2000年,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彩票销售点了,一两元的彩票最高可中500万大奖。

⑤肯德基:11月12日肯德基北京前门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

⑥游戏厅从都市向乡村蔓延。

混血儿的外貌和奔放的舞姿在冬天点燃大火,从此,崇拜明星现象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主流。第一批追星族出现了。直到15年后,我们才逐渐认识到:费翔是一个敬业的艺人,不是明星。

“我不知道我是为什么成功的,是我的实力还是‘费翔‘这两个字,所以我决定到谁也不认识我的美国去。”来到纽约后,费翔租了一个小房子,找了一个 经纪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他每天把打印好的简历投到不同的地方,在当地登记的7万多名演员中寻找机会。除此之外,费翔从不玩“绯闻游戏”,现在哪还有比 他更单纯的偶像?

▲1990▲



★本年焦点:诗人时代的终结

①麦当劳



②“里面的人想进去,外面的人想出来”:《围城》使婚姻关系变得耐人寻味而复杂。



③第一部国产泡沫剧:《渴望》是知青时代最后的回光返照。

④“传销”日盛:继雅芳后,第二年,安利和仙妮蕾德也闯进中国。传销的模式流行起来。这3种外籍品牌受到青睐。

⑥夜总会在深圳、广州出现。

汪国真的诗先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全国。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15万册,成本年十大畅销书之一。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仅中国友谊出版社就出版了9种《汪国真诗文系列》。

出版界将这一年称为“汪国真年”。大学频频举办汪国真诗歌赛,而汪本人走穴四处演讲,并声称要拿诺贝尔文学奖。但狂热转冷后,评论界认为,汪国真 的诗歌内容肤浅,是思想的快餐,有人评价说,他的诗歌实际上是将千百年来的各种至理名言,以押韵分行的形式更浅白地表达出来而已。两年后,汪国真淡出人们 的视野,1993年,他练起书法,鲜有公众活动,2001年尝试突围失败。

▲1991▲



★本年焦点:金爷称雄



②呼啦圈:呼拉圈是当时最普及的运动器材。



③卡拉OK:这种自娱自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休闲首选。

④性脱离爱情婚姻:1980年代我们唾弃婚前和婚外的性行为,现在却有了"傍大款"和"养小蜜"。

⑤传呼机:又叫BP机。先是数字传呼,等到中文传呼机出现,年轻人喜欢用它来传递情话。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金庸小说在迷倒了海外华人和港台同胞后,正式刮入内地。三联书店与金庸联姻,真正成就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传奇。

中国国家两代领导人先后接见了金庸,邓·小平笑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与新派武侠小说先锋梁羽生结为好友后,1955年开始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神话诞生 了,接着,《雪山飞狐》导致洛阳纸贵,而《射雕英雄传》被视为“天书”,奠定了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地位,时年,金爷仅34岁。1960年代他又写 作了《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作品。1972年金庸封笔。至此,“武林”至尊,惟数金庸;风行天下,谁与争锋?金庸小说发行量过亿册。

从《书剑恩仇录》起,金庸小说捧红了一代又一代影视导演和明星,金庸(他创办的《明报周刊》是香港地区第一份娱乐杂志)是娱乐界真正的大师、票房 的不倒翁。其通俗直白的语言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民族大义、爱国精神融入惊心动魄的戏剧化冲突中,深浅互见。"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 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这是金庸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1992▲



★本年焦点:大半个中国都在笑

①炒股:全民炒股从此开始,潘虹主演的《股疯》反映了举国的疯狂。

②“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邓·小平语录,最流行的一句话。

③辉煌的校园风:《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内地校园歌曲风起云涌,高晓松、老狼、沈庆等人将中国歌坛带入新时期。

④国际顶级时尚品牌集体进入:路易威登的第一家专门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阿曼尼、夏奈尔和古琦、CD跟上。专卖国际中高档品牌的国贸商城开业。

⑤洋酒:6月,轩尼斯XO再次打入中国市场。



⑥“讨个说法”:8月31日首映的《秋菊打官司》,令秋菊(巩俐主演)的一句话成为现今打官司者的口头禅。

⑦春节游:大年三十,5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成了新闻人物,过“团圆年”的观念正在改变。寻呼和贺卡拜年流行。

⑧方便面:台湾顶新集团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这种速食食品成了家庭必备。



⑨足球俱乐部制:第一个洋教头施拉普纳来了,第一代国产足球明星高峰、郝海东等崛起。

⑩第一个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有98位影星和45位歌星出场。

王朔“触电”就成了最大的通俗娱乐制造者,他编剧的第一部国产室内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让李冬宝和戈玲式的幽默,笑倒了大半个中国。

一代笑星葛优问世。国人头一回发现,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世面上令人烦恼的不正之风也可挖掘出调剂快乐的元素。

从这一年起,我们开始学习在各种困境中找到快乐。一年后,英达与梁左又推出了120集《我爱我家》,它是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现场有观众、掌声和笑声),成为国产情景轻喜剧里不可逾越的高峰。

▲1993▲

本年焦点:《废都》废了谁?

①第一份吃喝玩乐的报纸:1月8日,《精品购物指南》创刊。

②第一本时尚杂志:8月《时尚》杂志创刊。



③出国:就为了给老外刷盘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播。声称不演电视剧的姜文扮演男主角王启明,王姬出演阿春。

④最大的商业化民间外语学校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成立。

⑤人体摄影趋于活跃:7月,澳大利亚华人张晓雄在北京举办了男性人体摄影展;一本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现状的人体纪实摄影作品《被遗忘的人们》(马小虎摄)在日本出版;旅美女作家闵安琪的《陈冲写真集》在海外发行获得成功。后来,哈日族使“写真”一词流行开来。

⑥别糟蹋了农民:“农民”竟然成了最普遍的骂人的话,以致有人反感地批评说:“别糟蹋了农民!”

以美文著称的贾平凹冒了他平生最大一次险:6月,《废都》出版,被称为“当代的《金瓶梅》”。正式印刷48万册,加上各种盗版发行量在100万册 以上。半年后,它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为“jinshu”,批评声波澜壮阔。同样都有性描写,陈忠实的《白鹿原》却受到了欢迎。

至今仍有人认为《废都》是自恋的“垃圾”:一个自诩精英的文化人沉溺于与3位女性的性游戏中,她们之所以争相与庄之蝶发生肉体关系,主要是因为庄 是“名人”。在作品中,贾平凹“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在那里,他享受到文人的特权与荣耀,并进入文人的各种习性、癖好和游戏的生活方式之中,同时表现出男人 的征服欲和对妇女的狎玩。”

小说杜撰了一个叫西京的都市,《废都》之“废”,明显是“颓废”,虽然有文学教授提醒人们《废都》表现了“精英作家的精神还俗”,并对大家是否正确解读了这部小说提出质疑,但事实是,无论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多大的“地震”,现在,它已很少被提及。

▲1994▲

★本年焦点:超市革命

①《过把瘾》:根据王朔的《过把瘾就死》、《空中小姐》等几部小说改编,王志文和江珊成本年度最受注目的影视明星。



②第一部进口大片:11月12日《亡命天涯》首映,主演哈里森·福特。

③诺基亚接通中国第一个GSM移动电话:2003年,它挤下摩托罗拉,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供应外商。

④宝马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国人“开奔驰、坐宝马”的财富大梦想由此起步。

⑤哈日: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风潮从台湾省吹到了内地,在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风行开来。他们出门玩滑板,穿HIP-HOP的衣裳,扎花里胡哨 的头巾,喜欢《樱桃小丸子》、《机器猫》、《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流星花园》等卡通片,看《情书》、《爱情白皮书》等日剧,他们穿着松糕鞋和有 短流苏的裙子,顶着一头纤维烫发,《HOW》杂志为哈日族提供了精神食粮。他们疯狂地热爱酒井法子、安室柰美惠、宇多光和木村拓哉。他们对西方时尚文化可 不来电。

3月26日,马来西亚零售商百盛进入中国,超市出现了。第二年,家乐福和普尔斯马特等蜂涌而至,将超市演变成国人最喜欢的购物场所,先是柜台式超 市,然后仓库式的大超市也来了。与传统购物方式不同,超市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琳琅满目的商品近在咫尺,相当有视觉效果,令人充满购买欲望;不必再看 售货员的嘴脸,自选自取的方式给了顾客最大的选择权,如果你改变主意可以把商品随时放回原地;在超市流行的初期,偷窃现象时有发生,要抵御不把触手可及的 商品偷偷放进自己口袋里的诱惑的确很难,这考验了我们的道德。在超市已经遍地开花中国的今天,逛超市成了很多闲来无事的人的首选,很多男性一直不喜欢去商 场,但他们都会喜欢逛超市。这有助于调整夫妻和男女朋友关系。

1995▲



★本年焦点:《大话西游》

全民奔小康:《读者》杂志刊登的第一个广告,就是小康之家的形象广告。国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奔小康运动。

②正版大片强势进入:进口分账电影成批进入,《北京青年报》率先称其为“大片”。这一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和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引人注目。成龙的《红番区》是首部在全球华人区同步上映的贺岁片。

③《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执导,他把初出茅庐的夏雨捧成纳影帝,此片奠定了姜文顶级电影人地位。

④“恭喜发财”:最流行的祝福,1998年由“身体健康”取代。

本年拍摄的“大话”系列在香港并没有为周星驰赢得多少声誉,但转战内地后,却造成空前而漫长的轰动。他的“无厘头”风格要么一本正经地去干件无聊事,要么嬉皮游戏地去搞件正经的事;语言幽默,甚至低俗;动作夸张,甚至下流,但,就这样抓住了千百万年轻人的心。

在当代中国,只有3个文化人被尊称为“爷”,即,金爷(金庸)、朔爷(王朔)、星爷(周星驰)正是《大话西游》成就了他这个“爷”梦。它分上下两 部:《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处处都是经典桥段,被1970年代和1980年代出生的人长期地大面积地引用,痴迷者要看上十几遍才觉过瘾。如果你遇到 年轻的陌生人不知如何开场白,建议你用“I服了YOU”或者“你妈贵姓?”对方立时默契宛尔。

▲1996▲



★本年焦点:韩流入侵

①网吧:5月,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出现,这种高科技休闲方式很快被爱追潮流的年轻人接受。不过,家长通常都痛恨网吧:他们的孩子逃学到网吧玩游戏;网吧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

②搜狐网问世:8月,著名的尼葛洛庞帝的弟子张朝阳在创办了这家门户网站后,成了时尚人物,受到国内媒体的追捧。

③刘罗锅:李保田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吸引了大批观众。连刘罗锅爱吃的芋头也突然热销北京。同该剧一同蹿红的还有王刚演的和坤。此后,王刚几乎包揽了所有和坤的角色。

④中国式的美国梦:只要是美国梦,不少中国人都爱做,不过这一回,好莱坞却做了个中国式《廊桥遗梦》。同名的书籍也在国内热销。

⑤男人弱"性"?:性生活里,女性的期望值开始超过男性,不是处女已不受歧视。壮阳药泛滥。

这股潮流从歌坛吹到影视界,连韩国高科技公司也受益匪浅。9月,SM公司包装推出了H.O.T组合,这5位唇红齿白小男生凭借劲爆的视觉张力、颇 具颠覆性的自我表现舞曲及炫丽的舞台效果,刮起了强劲的旋风,席卷了整个亚洲及中国,迷倒18岁以下的少年人。他们是第一支被中国正式引进唱片的韩国乐 队。

2000年2月1日,H.O.T乐队在北京举行演唱会,现场狂热犹如当年欧美追随披头士。H.O.T穿着裤管异常肥大的超级"水桶裤",戴着亮闪 闪的首饰,耳朵上挂着耳环无一不被争相模仿。中国最大的韩国流行音乐俱乐部Do-re-mi有约1万名会员,鼎盛期每月以3000人的速度递增。随着韩国 音乐大行其道,安在旭、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明星在中国的声望如日中天;韩剧流行,到《我的老婆是大佬》及《野蛮女友》时达到顶点;三星电子和LG等韩国 公司也大借东风,中国区销售额节节攀升。

▲1997▲



★本年焦点:香港回归

①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成抢手货:他们受到中国公司的大力追捧。到国外读个MBA成为时尚。书店冒出各种MBA书籍。

②英语辞典热卖:《朗文当代英语辞典》占据图书排行榜首位。

③大家都去逛国美:1月1日,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开始家电零售连锁经营,人们涌进国美,挑选比其他商场便宜得多的家电产品。



④“飞黄”的收视高潮:6月1日,柯受良驾三菱车飞越黄河被电视台现场直播,吸引了众多国人收看。从此,国内各种"飞越"壮举不断。

⑤美女都爱穿凉拖拖鞋:本是家居和澡堂里的专利,但今年,大街上出现了趿着五颜六色的凉拖鞋的年轻女性,它们大多以透明塑料和真皮制成。

⑥都市白领的标准着装:男性白领们爱穿浅蓝色衬衫。

7月1日,香港地区终于重回国人手中。香港的回归使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亚洲最活跃的娱乐天堂,香港大批的明星可以更自由 地到内地发展,内地庞大的电视、电影和演艺市场变得更加活跃;从香港开始的时尚流行都能更迅速地渗进内地;香港娱乐圈的狗仔精神和八卦新闻移植到内地娱乐 界。回归前,内地的流行差了香港一截,到此后,就扯平了。

▲1998▲

★本年焦点:“伟哥”火大发了

①小燕子:飞上艳阳天琼瑶在今年暑期档推出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连续火了两年后,至今仍有电视台重播。女主角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一跃成为中国内地最热门的偶像明星,甚至引发社会上"小燕子热"的大辩论,因为其拥趸都是少年儿童。

②今年过节不收礼,除非你送脑白金:今年正式上市的脑白金在第二年中秋节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号称"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而这句广告词逢年过节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③冯氏电影称霸影坛: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登场,中国终于有了跟国际大片较劲的电影。



④《泰坦尼克号》赚走国人1.04亿

⑤3大网站敛聚数千万网民:3家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网站都在这一年诞生:联众网。作为全球最大华人游戏网站,到了2003年,全球注册用户高达 1600万人;腾讯公司推出的网上即时通讯OICQ目前已经拥有3900多万个注册号码,活跃用户大约1500万人,许多网恋者均通过OICQ认识;12 月,四通利方公司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华渊资讯,成立全球最大华人门户网站新浪网。这3大网站为互联网网络了数千万网民。

Viagra在美国上市,顿时全球震动。美国辉瑞药业公司第一个季度销售额4.09亿美元,创下行业纪录;3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o佛契哥特、罗伊 斯o伊格纳罗和弗瑞o慕拉德,因探索出Viagra治疗机理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Viagra主治阳痿,非常有效,以致台湾省叫它“威尔刚”,而 内地和香港称呼它:伟哥。

从此,“伟哥”大名带着强烈的暧昧弥漫了中国。在国人看来,它就是种CY。“伟哥”引发的全球社会效应前所未有:在美国,一77岁老翁要求卖给他 1000粒,以便讨回他多年来的“损失”;它在台湾省一上市,一些老太太就投诉说,她们清晨在公园里运动时,有部分老先生对她们毛手毛脚;一名60岁埃及 男子视“伟哥”为唯一的救星,但收效不佳,一气之下引火自焚;Viagra尚未在内地上市前,其中文“伟哥”商标之争已引发多起官司,1999年,沈阳飞 龙集团销售“伟哥开泰胶囊”被禁事件受到广泛关注。

▲1999▲



★本年焦点:痞子蔡掀起网络文学热

①E时代到来:都市里,对互联网经济的痴迷已到令人盲目的程度,E时代就这么来临了。网站遍地开花,以致泡沫泛滥。这股热潮引发了"大跃进"式的 炒作概念热、网恋异军突起,也带动了电脑的普及,CNNIC机构统计,到2000年1月,中国上网电脑有892万台,上网用户数达2250万人。

②星战迷大饱眼福:11月5日,卢卡斯星战系列第4部《星球大战前传之魅影危机》在华首映,将它7个月前在美国制造的狂热照搬到中国。

③超级模仿秀成为综艺节目的翘楚:湖南卫视的“欢乐总动员”栏目推出了“超级模仿秀”,完全升华了卡拉OK的平民化精神,夺得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桂冠。

④最美二人组:“羽-泉”是中国台湾地区滚石公司签下的第一支内地组合。这支二人组凭借《最美》上升为当年最红的音乐组合。

⑤第一部国产偶像电视剧:受日韩剧影响,继前一年张扬执导青春偶像电影《爱情麻辣烫》并创下3000万票房收入后,《将爱情进行到底》正式拉开了炒作国产青春偶像的序幕。

⑥1999年9月9日:在整个20世纪再也找不出比这个日子更合适结婚的了,本着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意,中国婚龄男女有相当一部分都选择了这一天结婚。

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男主人公,他在网站的留言板上写下了这些话: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 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 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轻舞飞扬,《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女主人公,这个患了绝症的女孩在看到上述话后,与痞子蔡展开了一段生死恋,最后她回复道:如果我还有一天寿命, 那天我要做你女友。我还有一天的命吗?没有。所以,很可惜。我今生仍然不是你的女友/如果我有翅膀,我要从天堂飞下来看你。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很遗 憾。我从此无法再看到你/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可以。所以,是的。我爱你。

痞子蔡是蔡智恒的网名兼笔名,蔡智恒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1999年,这本书出版,连续22个月高居内地畅销书排行榜。而在此之前,他在 网上连载的这部小说已经打动了所有中国网民。蔡智恒引出了一大批网络文学作者,如邢育森、王飞雄、俞白眉等,一年后,这些作者纷纷落地,集体创作了《闲人 马大姐》和《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

▲2000▲

★本年焦点:龙子龙女批发出世

①MP3:MP3逐渐替代CD机成为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播放器。



②“爸爸”掀起驭金热:《富爸爸,穷爸爸》讲述一个真实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金钱产生了 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即富爸爸的建议:让金钱成为他的奴隶,让金钱为他工作——清崎变成了极富传奇色彩的投资家。这本紫皮书大“洗”中国人脑, 人们热衷于学习“怎样才能令金钱拜倒在我们的石榴裙下”。



④哈里·波特光临:10月6日,哈里·波特系列丛书中文版之《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哈里·波特与密室》、《哈里·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全国上市。出版商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3册书共印了60万本,创下第一版印数的最高记录。

⑤宽带  宽带成为热闹话题,通过宽带可从网上快速下载音乐和电影的诱惑,吊足不少青年人的胃口。

新一轮生育高峰在这一年出现了。作为21世纪的头一年,又是中国农历之龙年,育龄男女们疯狂争做世纪婴儿们的老爸老妈,在前一年,他们仔细计算产 期,一不小心怀早了孕,不惜为此堕胎,重新再孕过,某些人两次怀孕的时间相差仅一个多月-把健康都豁出去了!但你能说什么呢?连联合国都在全球搞了个“世 纪婴儿”评选,传言称,在1月1日凌晨1点1分这段时间,全球有600个婴儿荣誉诞生了。这一年的全球新生儿比以往多出200-300万,但3年后,中国 的世纪婴儿们挤爆了幼儿园。



▲2001▲



★本年焦点  与世界同时的新闻报道

①“传奇”缔造传奇:7月,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引进大型网络游戏“传奇”。一年后,同时在线游戏人数突破50万人。到了2003年,它拥有7000万注册用户。

②丑男人"和他的东北版雷锋:雪村在1995年写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做成FLASH后随着网络火遍大江南北,是继任贤齐《心太软》之后最流行的口水歌。



④怪论百出的"色小孩":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在16-35岁之间的年轻人大受欢迎,人们模仿主人公小新翁声翁气地说话,关于小新的著名段子被反复引用。

⑤同性恋不再被当作精神病:中国做了个美国28年前就做出的决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发行为,同性恋的性活动不再是心理异常。从前,同性恋被归类为性变态,随后又普遍认为它是性心理障碍。

⑥唐装享誉全球: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国家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齐刷刷地穿着大红色和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刹时光彩四射,此情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传遍全球,中国唐装迅速流行。



⑦《花样年华》带动旗袍热:片中张曼玉身着旗袍的造型性感、优雅,使旗袍弥漫了第二年的春夏秋。

⑧贵族车发表宣言:虽然1994年劳斯莱斯就在中国现身,但直到这一年,劳斯莱斯才正式在内地建立了专门的展示厅。

⑧主题餐厅引人关注。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世贸双子塔被撞毁事件,成就了新浪在新闻即时报道中的盛名:在事发后8分钟,新浪就报道了此事,12分钟后,它 的短信用户就收到了这条消息这是中国新闻界首次以如此短的时间(几乎可说是同步)发出最新报道。仅比布什总统听到被撞消息晚3分钟。

当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开始推出新闻频道时,众多人认为它在“炒”其他媒体“冷饭”,没什么意思。但在随后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撞、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中,网络新闻逐渐显示出快捷的优势。到网上看新闻已经成为很多拥有电脑的中国人的首选。

▲2002▲

★本年焦点:一本事先张扬的裸体画册

①手机短信拜年:火爆据说春节期间,共有70万条短信从手机发出。



②《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信出版社第一个成功商业作品。2001年9月首次出版,到2002年重印9次。作者斯宾塞o约翰逊在欧美已经创造了出版 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由美国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00万册,雄踞亚马逊网上书店第一名约80周,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 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③新同居时代:非情人非夫妻的异性合住日益普及。女人喜欢跟异性合住,因为男人不会小心眼,更能带来安全感;男人喜欢跟异性合住,因为她们爱干净,善于收拾房间。

④新概念炒翻天:“白骨精”综合了以前对“白领”、“骨干”和“精英”的称谓;BOBO一词开始流行。

⑤蕾丝:该年里最受欢迎的服饰。它们被点缀在服装中所有能够点缀的地方,从领口到裤脚。

⑥德国大众春风拂面: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德国大众第一海外市场。满街都是它的桑塔那、POLO和帕萨特。

⑦江诗丹顿:1755年问世的、排名世界第二的手表江诗丹顿在北京开第一家专卖店。

⑧《大腕》独秀:冯小刚出色地暴露了社会上各种炒作手段,极具幽默和嘲讽。

⑨国际级选美环球小姐大赛第一次设立了中国小姐的席位。卓灵获亚军。

直到2003年9月,一本2002年9月出版的写真集,仍然跻身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它就是号称"中国第一本人体模特署名"的《汤加丽人体艺 术写真》。虽然书店里放置人体艺术画册的柜台,每天都有人头攒动,但画册里的人体模特总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一律"隐姓埋名";而汤加丽不同,她敢署名, 就意味着她事先已准备好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张扬。许多国人已经做好了准备,给艺术的裸体及它的主人以应有的尊重。



来自于 http://www.guaishow.com/bar/b4/t19.html

韩国人的韩国语水平是如何?是否与中国人的苦衷一模一样?

是估计肯定比中国厉害得多。况且要加上“网语”造成的韩国语破坏。

这个文章也值的翻译。。。。还是懒得。。。。;;





http://wohome.blog.hexun.com/9428340_d.html

“学英语,要从娃娃抓起”,相信 这是在中国最为深入人心的口号之一。在其号召下,学英语之热,几乎要发展到胎教的地步了。对于难度颇高的英语等级考试之风,不仅早已刮进了中小学,而且明 显呈现出向幼儿园蔓延的趋势。甚至还有些走火入魔的教育机构,把英语考试成绩做为招生的依据。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人的汉语水平呈现出越来越糟糕的趋势。 对此,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不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地考点不得受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体或个人报名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中国教育报》5月13日)
  早在上个世纪,我就曾不断地听到这样的预言:汉语将超过英语成为21世纪最常用的语种。当然,预言都是外国学者 说出来的,我相信,凡是听到此类预言的中国人,当时肯定是非常自豪的。可是自豪归自豪,它远不能说明,中国人自己对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会感到骄傲,只有当 听到老外操一口流利的汉语时,才会让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似乎让“汉语成为21世纪最常用语种”的使命不该是自己,而应当是外国人。2005年6月,以文 科见长的复旦大学举办了一次汉语文字大赛,结果外国留学生队夺走了冠军。外国人能把汉语学得那么出色,再次增强了部分国人的自豪感,这种感受一度让人忘 记:不是老外汉语学得好,而是国人不学汉语好多年。
  中国人早就把学习英语当成了头等大事。从幼儿园到大学,从“雅思”到“托福”,朗朗的读书 声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个英语的国度。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汉语说不好是没关系的,但是如果你不懂英语,那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因为不懂英语等同于不开化, 不适应形势,不懂得与国际接轨。许多国人为了表明自己是开化的适应形势的懂得与国际接轨的,在说汉语时总喜欢夹杂着一些英语字母或者单词,尽管这样的句式 是病句,尽管到头来,自己连母语也讲不利索了。
  关于“大学生不懂汉语拼音”、“研究生论文病句与错别字连篇”之类的新闻,事实上已经无法再成新闻了。中国成语“邯郸学步”这时候应当可以用来教育一下中国人自己,可是我又怀疑,那些痴迷英语的国人到底是否明白这句汉语成语的意思?
   无辜的大学生们因为汉语没学好,总是遭遇人们的指手划脚,而且教育部也开始给他们增加压力了。据《北京晨报》5月10日报道,教育部要求高校开中国语文 课,多所大学将其列为必修课。这个消息一度引发“拯救汉语”的大讨论。教育部的反应虽然有些迟钝,但还是非常难得地获得了挑剔网民们的表扬。但笔者则撰文 指出,汉语没学好不是大学生的错,汉语拼音与错别字,不是高校所应承担的语文教育,教育部拯救汉语应从娃娃抓起,而不是从大学生抓起;大学生没有学好汉 语,是因为英语学得太好,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从小学就开始参加等级考试,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学汉语。对此,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教授有调查为证:现在小 学语文课的课时是外语的一倍多,初中语文的课时和外语一样多,高中外语课时要超过语文,到大学后,学生基本只学外语不学国语。我的文章发表之后的第二天, 教育部就发文重申取消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虽然不大可能是因为看了我的那篇文章,但基本可肯定,此举是为了让学子们从小就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母语。
   英语只是一项语言技能,同汉语的功能基本一致。反对英语热的国人都相信,英语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人们把英语当成了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追求美好生活当 然也没错,错就错在抛弃了自身的文化与信仰。如果这样理解,今年3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因法国商界领袖在欧盟会议上说英语而退场,就不像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了。有调查也可以作证:高达三分之一的法国人拒绝讲英语,他们以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而自豪。我注意到,人家法国好象并没有因此与国际脱轨。
  我认为,仅限制中小学英语等级考试,并不能挽救汉语的沦陷。今天我再次向教育部提个建议:小学阶段废除英语必修课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汉语成为必须及格的科目,如果英语影响了汉语教学,必须让英语让步,而不是相反。

来源:天涯博客

作者:汪春华

中国虽然比不了韩国的慰安妇人数,不过她们一名一名都是战争的被害者,我们好好学习历史,不再反复这些残暴的事就可。(不过我也很难相信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还有有趣的事,其新闻的题目是“江苏如皋九旬老妇周粉英公开“慰安妇”身份”。这种事情还需要“公开”,就意味着中国的女性解放还不彻底。


江苏如皋91岁老妇公开“慰安妇”身份

如皋九旬妪公开“慰安妇”身份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江苏如皋91岁老妇公开“慰安妇”身份

第一任丈夫的革命烈士证书

江苏如皋91岁老妇公开“慰安妇”身份

第一任丈夫的革命烈士材料

[扬子晚报网消息] 1938年春,22岁的如皋妇女周粉英被侵华日军抓进“慰安所”;1941年春,其丈夫背负国仇家恨参加新四军抗日杀敌,不久壮烈牺牲。


“小媳妇”被抓进“慰安所”

昨天上午,家住如皋市白蒲镇杨家园村的村民姜伟勋十分激动地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他看到4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了南京点击查看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惟 一公开身份的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老人刚刚去世,他将这一消息告诉自己91岁母亲周粉英时,已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当即老泪纵横。在家人的一再鼓励下, 老母亲终于愿意公开自己万分屈辱的“慰安妇”身份,作为日渐稀少的“活证人”希望“保住那一段历史”,并对当年侵华日军进行血泪控诉。

记者赶到周粉英老人家时,姜伟勋立即将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从卧室搀扶出来迎接,只见老人左手拄 拐杖,用颤抖的右手向前摸索着拉住了记者的双手。记者问老人高寿,老人答道:“91岁了,属蛇的,农历五月十五生日。”今年64岁的姜伟勋补充说,老母亲 生于1917年,今年整整90周岁,虚岁91,去年贺了90岁大寿。随后,在自家破旧的平房前,周粉英老人和儿子姜伟勋向记者讲述那段屈辱的经历——


民国期间,位于江苏东部的如皋县,号称“民国第 一大县”。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后,不久便将罪恶的铁蹄践踏到如皋这片土地上。1938年春天,日军侵占了如皋白蒲镇,在本地四处抓人供他们奸淫享 乐。从小做童养媳的周粉英当年22岁,她和小姑两人听到日军暴行的风声后,就一直躲藏在邻居家用来磨面的磨盘下面,惊恐万分,一天没敢出来吃饭。但她俩最 后还是被日本士兵找到了,在磨盘揭开的一瞬间,周粉英和小姑魂都吓飞了,当即瘫倒不能动,但她俩还是被“鬼子”绑走了。至今,周粉英老人仍清晰地记得,当 时那群“禽兽”将她们绑好后就抬到一架板车上,就像拉牲口一样拉走了。

周粉英和小姑被抓到位于白蒲镇上日本军营里的“慰安所”,她们看到,一同被抓进去的还有其他 村的姑娘,共20多人,她们都一起被关在简易的木屋内,成了固定的“慰安妇”。周粉英老人回忆说,当时军营里大约有50多个日本官兵,她们都被编了号,她 是“1号”,她们每天都要遭受这些“鬼子”多次的奸淫蹂躏,“鬼子”来叫她们,只喊编号,没有名字。一旦有人不愿意,就会遭到鬼子的毒打。“慰安所”昼夜 都有日本士兵轮班看守,连她们上厕所也有人跟着。每晚,她都能听到姐妹们凄惨的哭泣声,她自己的眼睛也一次次哭肿了,后来眼睛一直就不好了。后来,“慰安 所”里共被抓进48个姑娘。

约两个月后,白蒲镇上一名有势力的官吏因看上周粉英有几分姿色,便花了一大笔钱,将周粉英从“慰安所”里赎了出来,准备纳她为妾。但与丈夫倪金成感情甚笃的周粉英誓死不从。

丈夫参加新四军 抗日杀敌壮烈牺牲

提起丈夫倪金成,周粉英老人的嘴角不停地抽搐,表情显得无比痛苦,她颤抖的手将拐杖使劲地敲 击着地上,脚也不停地跺着。姜伟勋告诉记者,老母亲这是在表达对日本侵略军的血泪控诉,因为倪金成是参加新四军后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从此, 周粉英的心里除了流泪,还一直在流血。

原来,因为国仇家恨,周粉英的丈夫倪金成对日本侵略军恨之入骨,身为热血男儿的他一次次寻找 机会痛杀日本“鬼子”。1941年4月,倪金成终于等来了新四军路过如皋白蒲,他毅然离开了心爱的妻子,成了新四军“老一团”一名战士。不幸的是,当年7 月在当时泰兴县古溪的一场战斗中,倪金成英勇杀敌,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全国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州行署批准倪金成为革命烈士。

姜伟勋是周粉英与后任丈夫所生的,姜伟勋还给记者拿出母亲收藏多年的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正文写有“倪金成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83年5月”,并加盖公章。

在这份证明书的左边,还贴有一份加盖民政部门公章的表格状公文,上面标有“苏烈字第610570号”字样,还填有烈士“出生时间:1913;籍贯:如皋蒲西公社杨家园大队五队;生前所在单位及任职:老一团战士”等内容。

记者从如皋市民政局了解到,姜伟勋反映的情况属实,他母亲周粉英从1983年开始享受“烈属”待遇,抚恤金从当初的每月6元到现在每月400元。去年,当地民政部门还专门为周粉英老人庆贺90岁大寿。

毅然公开身份想“保住一段历史”

谈到老母亲为何愿意公开“慰安妇”身份时,姜伟勋说,如今老人能够不顾个人屈辱公然站出来指证侵华日军罪行,这是为我们民族换回尊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我们全家人都对她无比尊重和支持。

姜伟勋告诉记者,由于过去在他们家族中都知道他的母亲曾经被日军抓作“慰安妇”,他们作为后 人也感到十分屈辱,老母亲和他们一直也不愿提及此事,就怕刺痛老人难以愈合的伤口。母亲当年在丈夫牺牲几年后,才嫁给了后任丈夫,直到28岁时才生了他这 个独子。为了儿子成长中不被人看不起,他的父母甚至还不想让他知道那段屈辱的历史,他的生父到临终前都没有向他提过一次“慰安妇”这个词。

但近年来,随着日本某些势力一直歪曲历史,甚至不承认侵略中华、不承认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强 征“慰安妇”,又随着中国慰安妇“活证人”的日渐稀少,他们全家人都觉得,老人当年被抓作“慰安妇”,这不是她的过错,她是一名比谁都痛苦的受害者,这是 历史的悲剧,是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的缩影,更是日本侵略中华不可毁灭的铁证。如今,老母亲年事已高,她想在她有生之年再次控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姜伟勋说,整整70年过去了,愿意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寥若晨星,如今每位“慰安妇”的血泪 控诉,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不久前,他在扬子晚报上看到南京惟一公开身份的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老人刚刚去世,深深触动了他和老母亲。4月27日,日 本最高法院首次就战后中国个体公民对日索赔权作出判决,裁定原告中方败诉。而包括细菌战、慰安妇、强制劳工等尚在艰难的诉讼过程中。他们全家对此万分愤 慨,于是老母亲毅然公开身份当“活证人”,以绵薄之力保住“那段历史”。本报记者 缪礼延 文/摄

新闻资料

在日军铁蹄肆虐下的中国,至少有20万妇女被逼充当过“慰安妇”,其中大部分被日军凌虐致 死;日军在中国20多个省市设立的“慰安所”不少于1万个。没有人知道究竟还有多少幸存的“慰安妇”,当年侥幸走出魔窟的很多人,今天仍然因为那曾经不堪 承受的屈辱和苦痛而沉默不语。

南京“最后一个慰安妇”逝世

4月25日下午3点12分,南京最后一个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在南京去世。至此,南京唯一站出来承认自己是慰安妇的人证告别了人世。

24日,重症室医生已经发出口头通告,宣布雷桂英已经脑死亡。病房前堆满了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送来的鲜花,插着小小的祝愿卡。

“树大根生,落叶归根”,雷桂英的养子唐家国在记者面前哭红了双眼,哽咽着说:“老人家一直希望回老家,按照农村的老风俗,老人病逝后也要回趟家。”唐家国低着头,声音低沉沙哑:“老人家就这么走了,我没法报答她的恩情。”

  “我老了,没什么可怕的了,我当过慰安妇,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公开,告诉所有的人。”——雷桂英(南京唯一公开身份的慰安妇)  
·勇敢披露日军罪行

雷桂英7岁丧父。9岁被日军强暴;13岁时被骗入日本人在汤山高台坡开办的慰安所,成为该处年龄最小的慰安妇,在那里经历了一年半的屈辱生活后,才趁机得以逃脱… >>>详细

·4月22日因突发脑淤血病危
  “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仍有心跳,但呼吸衰竭,血压仅靠药物维持,抗住的可能性不大,基本已经没有挺过来的希望了。”… >>>详细
·各界纷纷捐款救助
  雷桂英的病情引起了各界的关注,25日已收到捐款6000元,而且捐款还在继续… >>>详细
·4月25日15时12分病逝 雷桂英遗书(节选)
  中午12时,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孙益平表示,病人处于脑死亡状态,经向病人家属征求意见后,拔掉了呼吸管,老人安静离去…>>>详细

慰安妇现状: 在20多万名中国“慰安妇”中,能够熬到日军投降而幸存下来的,人数并不多。从1993年至今,共找到100多位原“慰安妇”,现在仍然健在并且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原“慰安妇”只有35名,分别生活在北京、上海、山西等9个地方。上海也有两名朝鲜籍的“慰安妇”… >>>详细

 

谁来保护历史的“活人证”? 对这些饱受磨难的老人,应该有制度性的保护与帮助。首先,应该马上确认受害者,然后给予受害者一个制度上的援助,来改善她们的生活。不仅是一般生活费,还有医药健康上的援助… >>>详细




我并不喜欢什么排列什么排列的,不过北大比清华强哦 -0-;;
北大疯子gogogo!!


2007年04月09日05:51   中国青年报

上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大学排在第192位,清华大学排在196位。与去年相比,两所学校的排名分别上升了61位和68位。在全球高校500强中,我国18所大学上榜,比去年增加10所。

  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京大学、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其中,除了日本的东京大学之外,其余9所全部来自美国。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邱均平介绍,这10所大学是从参与评选的1207所大学中产生的,它们代表着世界大学的顶尖水平。“排名前10位的大学学科齐全,并且每个学科影响力都很大。这和平时所见所闻的一些情况不符合。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大家一般认为它学科比较单一,以理工为主,但从原始数据和评价结果来看,它的学科体系齐全,且每个学科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记者了解到,我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排行榜前100名。在前400名中,我国大陆地区占8所,分别是:北京大学(192位)、清华大学(196位)、浙江大学(248位)、上海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交通大学(252位)、复旦大学(257位)、南京点击查看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大学(271位)、中国科技大学(273位)和吉林大学(382位)。中国台湾进榜的前三名为: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分别排在第135、295和387位。香港点击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大学(149位)、香港中文大学(198位)和香港科技大学(286位)则排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前三位。

  从学科排行来看,中国科学院的材料科学排名全球第1位,清华大学排在第19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在第38位。在物理学方面,中国科学院排名第 5位,前4位分别是德国马普学会、俄罗斯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清华大学的全球排名是28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AT&T贝尔实验室、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工程学方面,清华大学全球排名31位,排名第一到三位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北京大学在化学学科的全球排名是第73位,南京大学排92位,清华大学排104位。在数学方面,美国哈佛大学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排名22位,北京大学排91位,复旦大学排149位。

与此同时,课题组以排名前500位的大学作为统计样本,研究发布了“国家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美国牢牢占据了榜首位置。在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4个一级指标中,美国的得分都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瑞士、意大利、法国和瑞典。中国大陆排在第20 位,比去年上升1位,中国香港排在第22位,中国台湾排在第27位。

+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