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奥运会最好的名片”,而今天开始的2007年北京大学留学生报到注册中最好的名片就是志愿者们热情的微笑。

记者一大早来到勺园报到厅就看到穿醒目黄色T恤的志愿者已经各就各位开始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了。他们有的站在门口指引报到流程,有的穿梭在人群中发放相关资料,有的耐心回答着学生或者父母的询问……他们脚步匆匆,他们笑容灿烂。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志愿者


韩国留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以及他们的整体协调主要由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ICA)具体执行。就此,记者采访了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校内项目部的部长问宇。据他 介绍本次留学生报到共有20多名来自各个院系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还有4名留学生志愿者。志愿者主要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为新生提供咨询、引导以及校园参 观服务。“我们的准备工作从上学期末就开始了,并且在8月20号开始进入后期筹备阶段。昨天晚上连续开了一晚上的会”,问宇一脸灿烂微笑着回答问题,一点 都看不出连续工作的倦意,“志愿者很辛苦,有很多同学是昨天刚结束军训,洗完澡就来参加工作会议了”。

刚结束我的简短采访,繁忙的他就转身投入了工作之中。看着他旋风般的在大厅里转来转去,我也不禁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感染。

在志愿者之中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人,兼具留学生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就是留学生志愿者。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有着黝黑的皮肤、洁白的牙齿,笑得尤其灿烂,他就是来自孟加拉国的马伊努。

马伊努原本是孟加拉国达卡大学(University of Dhaka)的副教授,2005年9月来到北大人口所攻读博士学位。他已经连续两年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留学生的迎新工作,因此我让他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谈谈对 留学生迎新的感受。“总体来说感觉更好了,05年我来的时候没有留学生志愿者,今年除了我还有韩国和新加坡的志愿者。”谈到为何连续两年做志愿者,他说: “帮助别人的感觉很好,像我刚来的时候中文很不好,遇到了很多困难。我知道作为留学生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的困难。所以我愿意帮助别人。两个星期以前遇到两 个既不会中文又不会英文的。”

马伊努中文很流利,跟他交谈我都不用使用英文。原来他在上北大之前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突击了8个月的中文。现在,经过在北京近3年的生活,中国已经成 为他的第二个家了。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马哥”的他兴奋得说:“我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标准不是经济发展有多快而是人们的态度是否友善。我所接触的中国 人很友好,我在北大还有一个中国弟弟。人们叫我‘小马哥’,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马伊努很开心灿烂的笑着。看着他与中国同学亲切的交谈着,中文中夹杂着英文,那么随性,那么友好,我想,他的经历正是北大绚丽的国际交流篇章中一个美丽的注脚。


记者:姚燕

출처 : http://www.oir.pku.edu.cn/newoir/2005/Article/news/studentab/200709/20070902150950.htm


아래쪽 사진은 07년도 한국인 학생회랍니다.
맨 왼쪽의 검은색 양복이 회장이고, 요요도 저 사진 속에 있다죠.
나름 고위직이랍니다. 쿨럭... -0-;;

그런데 사실 지원자는 아니라는 사실. -0- 쿨럭!!!


韩国人的韩国语水平是如何?是否与中国人的苦衷一模一样?

是估计肯定比中国厉害得多。况且要加上“网语”造成的韩国语破坏。

这个文章也值的翻译。。。。还是懒得。。。。;;





http://wohome.blog.hexun.com/9428340_d.html

“学英语,要从娃娃抓起”,相信 这是在中国最为深入人心的口号之一。在其号召下,学英语之热,几乎要发展到胎教的地步了。对于难度颇高的英语等级考试之风,不仅早已刮进了中小学,而且明 显呈现出向幼儿园蔓延的趋势。甚至还有些走火入魔的教育机构,把英语考试成绩做为招生的依据。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人的汉语水平呈现出越来越糟糕的趋势。 对此,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不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地考点不得受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体或个人报名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中国教育报》5月13日)
  早在上个世纪,我就曾不断地听到这样的预言:汉语将超过英语成为21世纪最常用的语种。当然,预言都是外国学者 说出来的,我相信,凡是听到此类预言的中国人,当时肯定是非常自豪的。可是自豪归自豪,它远不能说明,中国人自己对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会感到骄傲,只有当 听到老外操一口流利的汉语时,才会让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似乎让“汉语成为21世纪最常用语种”的使命不该是自己,而应当是外国人。2005年6月,以文 科见长的复旦大学举办了一次汉语文字大赛,结果外国留学生队夺走了冠军。外国人能把汉语学得那么出色,再次增强了部分国人的自豪感,这种感受一度让人忘 记:不是老外汉语学得好,而是国人不学汉语好多年。
  中国人早就把学习英语当成了头等大事。从幼儿园到大学,从“雅思”到“托福”,朗朗的读书 声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个英语的国度。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汉语说不好是没关系的,但是如果你不懂英语,那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因为不懂英语等同于不开化, 不适应形势,不懂得与国际接轨。许多国人为了表明自己是开化的适应形势的懂得与国际接轨的,在说汉语时总喜欢夹杂着一些英语字母或者单词,尽管这样的句式 是病句,尽管到头来,自己连母语也讲不利索了。
  关于“大学生不懂汉语拼音”、“研究生论文病句与错别字连篇”之类的新闻,事实上已经无法再成新闻了。中国成语“邯郸学步”这时候应当可以用来教育一下中国人自己,可是我又怀疑,那些痴迷英语的国人到底是否明白这句汉语成语的意思?
   无辜的大学生们因为汉语没学好,总是遭遇人们的指手划脚,而且教育部也开始给他们增加压力了。据《北京晨报》5月10日报道,教育部要求高校开中国语文 课,多所大学将其列为必修课。这个消息一度引发“拯救汉语”的大讨论。教育部的反应虽然有些迟钝,但还是非常难得地获得了挑剔网民们的表扬。但笔者则撰文 指出,汉语没学好不是大学生的错,汉语拼音与错别字,不是高校所应承担的语文教育,教育部拯救汉语应从娃娃抓起,而不是从大学生抓起;大学生没有学好汉 语,是因为英语学得太好,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从小学就开始参加等级考试,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学汉语。对此,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教授有调查为证:现在小 学语文课的课时是外语的一倍多,初中语文的课时和外语一样多,高中外语课时要超过语文,到大学后,学生基本只学外语不学国语。我的文章发表之后的第二天, 教育部就发文重申取消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虽然不大可能是因为看了我的那篇文章,但基本可肯定,此举是为了让学子们从小就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母语。
   英语只是一项语言技能,同汉语的功能基本一致。反对英语热的国人都相信,英语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人们把英语当成了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追求美好生活当 然也没错,错就错在抛弃了自身的文化与信仰。如果这样理解,今年3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因法国商界领袖在欧盟会议上说英语而退场,就不像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了。有调查也可以作证:高达三分之一的法国人拒绝讲英语,他们以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而自豪。我注意到,人家法国好象并没有因此与国际脱轨。
  我认为,仅限制中小学英语等级考试,并不能挽救汉语的沦陷。今天我再次向教育部提个建议:小学阶段废除英语必修课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汉语成为必须及格的科目,如果英语影响了汉语教学,必须让英语让步,而不是相反。

来源:天涯博客

作者:汪春华

+ Recent posts